“剪纸爷爷”杨登文 :剪出美好新生活
来源:中国社区网      时间:2019-11-22 15:31:06

  “奋斗新时代 梦圆小康年”2020全国社区网络春晚发动各地社区开展“迎新春话年俗 传统文化进万家”主题活动,社区举办新春灯会、民俗展活动,在营造火热节日氛围的同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活动过程中,一批达人亮绝活。今天带来的是“剪纸爷爷”杨登文的故事,看他如何“剪”下生花!

图片1.jpg

  姓名:杨登文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47年4月

  所在社区:重庆市大渡口区八桥镇融城社区

  主要事迹:

  春夏秋冬、梅兰竹菊、高山流水、巴渝名景……在杨登文的剪刀下活灵活现,他用剪刀向人们介绍着老重庆的风貌。利用节假日、空余时间,杨登文还在社区开设剪纸艺术学习鉴赏课堂,免费教授社区居民、学生剪纸和雕刻技术,4年来已开课110余堂,受益居民1500余人次。年过七旬的他被附近居民亲切地称为“剪纸爷爷”。

图片2.jpg

一把刻刀一张纸 开启老人雕纸人生

  杨登文老人的家设置了一间专属创作的工作室,一踏入房间映入眼帘的便是满墙灵动溢彩的山水、人物、花鸟……大大小小的雕纸加起来共有7000多张,一幅幅风格各异的纸雕作品,无不让人啧啧称赞。

  “2008年汶川地震,我从电视里看到,一个小男孩从废墟中被救出后躺在担架上,伸手向身边的解放军战士敬礼。”杨登文说,这个场景让他深受触动。于是以废墟男孩向战士敬礼为背景,杨登文创作出了《地震无情人有情》,呼吁大家积极为灾区募捐。“我的创作从生活中来,同时也为生活服务。”谈起自己雕纸的灵感,杨登文感慨地说。

图片3.jpg

  杨登文最大的梦想,就是把记忆中美好的老重庆“搬”到家里来,为此,身体好的时候便跑图书馆去看资料,收集“巴渝十二景”的资料照片,还背着相机去拍老建筑,为剪纸做积累。现在,他的书柜里,《老重庆吊脚楼》《重庆南滨路》《重庆十八梯》等众多作品惟妙惟肖。

古稀老人心良善  精心雕刻送社区

  剪纸艺术看似简单,实则需要足够的耐心和艺术修养,对于杨登文来说,剪纸就是修身养性,想要完成一幅剪纸作品,就算是最简单的样式,都需要花费十几个小时的时间。融城社区是重庆市大渡口区的示范社区,杨登文为让社区环境更美好,精心雕刻了几十幅大大小小的剪纸作品送给社区,一幅幅画作被装裱起来,挂在了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显眼的位置和小区的不少地方。过往的居民纷纷表示,在小区内不时能看到杨登文的剪纸作品,不仅能提示自己要文明有礼,还能欣赏传统艺术之美,又实用又美观。

  杨登文还是社区的居民骨干,热心投身于志愿服务活动中,积极响应社区的号召,有一双“巧手”的他还醉心于小盆景,家里的花园里全是他手工DIY的盆景,也乐意赠送给喜欢这些的人。他说,只要社区有需要,他可以随时把作品送给社区,也愿意为大家送课。

图片4.jpg

行善积德传美德  服务群众献爱心

  如今,在融城社区,杨登文已为社区居民免费开展十余场剪纸讲座及培训,在为辖区青少年开展剪纸培训时,他耐心地为孩子们传授技巧,让孩子们在兴趣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孩子们都亲切地叫他“剪纸爷爷”。

  暑期期间,为进一步丰富孩子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创造力和动手能力,杨登文义务为孩子们开展了剪纸公益课,愉悦孩子,教得耐心且认真,他还送给了每位小朋友他自己剪的小剪纸,这样的课堂让家长们也觉得很有意义,纷纷发到了微信群里一起分享欣赏。

  杨登文说,如今市面上的雕纸工艺品,大多是工厂机械化复制的产物,民间艺术越来越失去原有的艺术性,脱离了生活,丢掉了传统,复制产生了短期的经济效益,却湮没了艺术创造的活力。民间艺术就应该进入寻常百姓家,而不仅仅是小部分艺术家的“精神奢侈品”,它们应该是轻松愉悦的,应该让广大朋友和孩子多接触、认识、了解它们。“雕纸民间艺术的土壤在民间,民间艺术的根在民间,民间艺术的生命也在民间,因此我们要保护并将这些艺术传承下来。”杨登文自豪而坚定地说道。(蔡乐)

[责任编辑: 黄守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