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上海春节文艺嘉年华端出“文化年夜饭”

来源:中国社区网  2018-02-09 09:33:23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在物质生活日渐丰足的今天,如何过一个有新意的新年?又一个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之际,上海市文联、上海市群众艺术馆等多家文化机构敞开大门,为市民端出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年夜饭”,引导人们从过“生活年”转化为过“文化年”。春节文艺嘉年华、海上年俗风情展……一个个精彩纷呈的文艺活动,反映了新时代的文化新气象,也让市民在共享沪上文化成果中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

  “南桃北柳”作品首次在沪联袂亮相

  石库门牌楼、大大的福字、火红的春联……2月3日,位于延安西路200号的文艺会堂装点一新,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上午9时,一台热闹的舞狮表演拉开了春艺“盎”然———2018上海春节文艺嘉年华的序幕。文艺嘉年华活动主打年画藏品展、春联百福展、民间工艺精品展三大主题展览。

年画展厅里,版画家沈雪江在教孩子们拓印木板画和藏书票.jpg

年画展厅里,版画家沈雪江在教孩子们拓印木板画和藏书票。

  这是有关春节的文化、艺术大集结。位于一楼展厅的“年画藏品展”,展出了市美协精挑细选的60余件木版年画。这些跨越百余年历史的老年画,之前一直都存放在市美协的库房里,首次成规模地与市民见面。值得一提的是,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创作的本版年画也出现在了展品中,为展览增添了一道亮色。这也是“南桃北柳”作品首次在上海联袂亮相。

  二楼的“春联百福展”,特邀市楹联学会梳理出历代春联名作55幅,并请55位书法名家书写,观众可以从中了解春联的诞生及演变过程。其中,“三阳始布,四序初开”,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春联。该春联被记载在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上,为十二副在岁日、立春日所写的春联之一。

  “年货文创集市”感受传统文化温度

  本次展览上,市书协首席顾问韩天衡受邀以特殊的技法书写了该春联,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欣赏。以上海108位书法家所写的108个“福”字拼起来的百福墙,是本次展览的另一大亮点。“108个‘福’字,没有一个是重复的,中国的书法艺术魅力非凡。”现场不少市民争相在百福墙前合影留念,把“福”带回家。

  而亮相文艺大厅的“民间工艺精品展”上,一整面的“吉犬迎春纸艺墙”也很是夺人眼球。围绕戊戌新春、瑞犬贺禧的主题,六位纸艺大家用阴阳剪、衍纸、浮雕、手撕等技法创作了一批活灵活现的纸艺作品。

  除了静态的展示,还有动态的演绎。嘉年华举办的九天时间里,文艺大厅内,每天滚动推出各类文艺表演。而针对正在放寒假的孩子们,文艺会堂二楼每天都会推出一节时长45分钟的“寒假艺术课堂”,由非遗艺术家们现场指导孩子们制作版画、写春联、做手工艺等。而户外广场上推出的“年货文创集市”则网罗了上海及全国的特色文创产品,比如,上海12位画家绘制的狗年明信片、狗年生肖印谱、年画系列布艺套装等,无不心意满满。

  新年食俗文化大有讲究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过年期间,上海人都会烧哪些家常年菜?用餐礼仪有何讲究?昨天在上海市群众艺术馆揭幕的第十二届海上年俗风情展,用实物加展板的形式为人们娓娓道来沪上的新年食俗文化。

  据记载,清代上海人在初一这天,会到城隍庙、沉香阁等寺庙去拜神。祭拜结束后,吃早饭。早饭一般以甜食为主,如糖年糕、糖圆,以取“年年高”“甜蜜”“团圆”的好口彩。若是日去茶馆吃茶,茶倌送上果品,口报吉语:如吃瓜子,叫“开口和合”;吃花生,叫“长生不老”;吃糖茶,叫“甜甜蜜蜜”;吃熏青豆,叫“亲亲热热”;吃桂圆,叫“团团圆圆”;吃橄榄茶,叫“元宝发财”。若去饮食店吃点心:吃春卷,叫“多赚金条”;吃馒头,叫“发福兴隆”;吃年糕,叫“年年高”;吃甘蔗,叫“节节高”。

  在上海的家常年菜中,有那么几道菜可谓是家家必备。首先是熏鱼,寓意年年有余。油爆虾也不可缺少,不仅颜色红润发亮,味道咸甜可口,虾壳上有一节一节的轮廓,代表着节节高升。同样,四喜烤麸取谐音“靠夫”,祝愿家中男生能在新的一年事业有成。年夜饭中不能少的一大碗“全家福”,有肉圆、鱼丸、冬笋、蛋饺……其中蛋饺形似“金元宝”,家家必备。

  酒是年夜饭上不可缺少的,本次展览还专辟了一大板块讲述中国的白酒、黄酒文化,同时展出了富有年代的生肖酒、酒招牌、酒具、温酒壶等。不少观众看完展览后纷纷感叹:“关于迎新春的饮食文化如此博大精深!”(中国社区网 吴思 综合整理)

[责任编辑:王依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