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社区网络春晚华中片区火热进行 老中青三代“民星”风采大比拼

来源:中国社区网  2018-01-10 10:23:44

  2018全国社区网络春晚正在火热进行,来自华中片区的草根“民星”用形式多样的文艺节目,点赞“红色物业”,传承中华文化,晒出家风家训,讲述圆梦故事,既有青年党员的青春风采,又有五岁萌娃的稚嫩歌声,还有七旬老人的追梦故事。

  “红色物业”大学生当主播 一个节目就是一堂党课

微信图片_20171229092027.jpg

  百步亭红色物业大学生志愿者马艳军担任专场主持人

  在全国社区网络春晚武汉百步亭社区专场中,围绕十九大精神创作的节目让居民赞不绝口。社区居民精心创作的情景剧《我们都是十九大宣传的小喇叭》,用诙谐幽默的表达方式,将社区居民争当“小喇叭”宣传十九大精神的故事搬到舞台,让人忍俊不禁。

  “红色物业”大学生马艳军主动当起本次专场活动的主持人。他说:“红色物业就是与居民紧密联系的服务团队,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在社区工作很有热情和干劲。为了把十九大精神传递到千家万户,我们创新宣传形式,在文艺创作上下功夫,一个节目就是一堂党课。”

  指尖非遗“指啸”亮相春晚 中华文化代代相传

  在全国各地社区争相报送的一大批节目中,武汉喻家湖社区选送的曲艺《指啸绝技》脱颖而出。有着“中国指啸第一人”“江城指啸王”称号的魏安民一出场,便高高伸出食指放在嘴边,上下嘴唇绷紧,即兴表演京剧《沙家浜》片段。忽然,鸟鸣般的清脆响声从指尖穿透而出,婉转嘹亮,维妙维肖,引得不少围观戏迷伊伊呀呀地随唱,“这是咋吹的,怎么这么响?”观众啧啧称奇。魏安民说:“我每个手指都能吹,如果要吹京剧的话,大拇指是胡传魁,食指是刁德一、小指是阿庆嫂。”

  从“指啸”艺术的门外汉,到能随心所欲地用手指吹出200多首歌曲,魏安民花了几十年时间,将这一近乎失传的技艺“指啸”重新发扬光大,如今,“江城指啸王”魏安民的事迹录入区级非遗名人录,在江城一号展厅展览。同时,“指啸”这门民间技艺被武汉市档案馆收藏。

  甜美嗓音俘获掌声不断 五岁萌娃晒出好家风

IMG_3834.JPG

吕佳贝演唱《我亲爱的祖国妈妈》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来自武汉商一社区的70名萌娃通过朗读、朗诵、吟诵、演唱四种演绎方式,摇头晃脑吟唱出国学经典《诗经·小雅·鹿鸣》,韵律十足。“讲的是吃文化,还有主人和客人之间的礼仪。”这是小学员们对《鹿鸣》的理解。天心书院老师尹礼锦认为,每一个国学作品都能体现中华传统礼仪文化,在礼仪里就蕴含着家训家风,他说:“我们重视孩子们的国学教育,希望他们从中了解圣贤的思想,学会中华传统礼仪和习俗。”

  现场还有一位小萌娃用甜美的嗓音收获了观众阵阵掌声。五岁的吕佳贝学习唱歌已经有一年多了,多次参加歌唱才艺比赛,还获得过幼儿组金奖。这一次为了登上全国社区网络春晚,她特意学习了一首《我亲爱的祖国妈妈》想要“送给祖国妈妈”。“我还想画一幅画给祖国妈妈,”吕佳贝说:“我要画上国旗和太阳。”

  排练节目变身“潮人” 七旬文艺骨干圆梦春晚大舞台

  在湖北省鄂州市澜湖社区,有一位年过七旬的文艺志愿者陈幼珍,她是澜湖映月爱心艺术团的团长,同时也是本次节目排练的骨干,白天带领队员们排练节目,晚上谱曲填词。在寒冷的冬日里,陈幼珍,经常为了精心打磨一两句台词熬到深夜。“我们文艺志愿者也要融入到‘走进新时代 共筑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用文艺舞台展示基层群众的美好生活。”陈幼珍说。

  最令大家惊讶的是,70岁的陈幼珍原本不懂上网,为了排练节目收集资料,她竟然学会了使用电脑在网上“冲浪”,一个古稀老人摇身一变成“潮人”,社区里的居民都在感叹,这正是全国社区网络春晚带来的“魔力”。(中国社区网 祖云)

[责任编辑:邹祖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