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以走实党的群众路线为主题 拓展党性教育有效方式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时间:2020-01-02 16:25:23

   【背景与起因】

 
  1935年2月,中央红军长征集结扎西,在这里开展了为期11天的革命活动,召开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扎西会议”,组建了川南特委和川南游击纵队(后改称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后又发展了云南游击支队开展了为期12年的艰苦斗争(至1947年)。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无数革命先辈的足迹遍布县境内的山山水水,留下了很多弥足珍贵的革命遗址遗迹,提供了开展红色教育的宝贵资源。中央红军在途经扎西期间,纪律严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通过标语、歌谣、演讲、布告等形式宣传党的政策、性质、宗旨。同时,通过打土豪、分田地、散浮财等实际行动,真心诚意地帮助受剥削、受压迫的劳苦大众解决实际问题,增进了当地群众对红军的理解和支持。由于党和红军对各族群众真心实意地付出,因而也赢得了他们的回报。中央红军离开时,1934年才建县总人口仅七万人的威信就有3927名群众追随红军而去,这是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最为生动的展现,是开展以群众路线教育为主线的党性教育的优质范本。
 
  回顾80多年前的长征历史,这次征程是在强大敌军的重兵围堵、险恶自然环境的影响、党内严重分裂的干扰等困难条件下进行的,是对党和红军在勇气、意志和信念上的一次严峻考验,其行程之远、路途之险、困难之巨,举世罕见,旷古未闻。在这样的重重阻碍中,党带领工农红军认真贯彻群众路线,排除了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震惊中外、光耀千古的长征胜利。红军长征的胜利,不仅是一次战略转移的胜利,也是我们党坚持群众路线的胜利。同样,在随后的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党也正是在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上,把各族人民的力量凝聚起来,取得了革命、建设及改革开放的伟大胜利和光辉成就。结合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要求,回顾和总结长征途径威信及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和云南游击支队开展斗争时期党领导红军贯彻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宝贵经验和价值意义,对于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在党性教育中增强各级党员干部坚持贯彻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做法与经过】
 
  理论教学:突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教育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是党性教育的宗旨。在开展党性教育过程中,我们重点突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理论脉络和理论体系,开发了“十九大精神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解读”“红军长征精神的内涵与时代价值”“光辉的扎西会议”等教学专题作为必修课。从理论层面总结中国共产党创立和实践群众路线的经验,阐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历史;解读党的十九大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明确党中央的工作部署,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进一步认识新时代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重大意义。通过理论教学,增强全体学员在党性锻炼、群众路线、宗旨意识、理想信念、廉洁从政上的理论自觉和政治清醒。
 
  实践体验:打通知行距离、感受民心民意
 
  在党性教育中锤炼党性,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党性教育与知识教育不同,不能只靠单纯的说教,它是潜移默化的情感传输和价值观形成的过程。我们通过不同内容的实践体验教学活动,丰富和创新党性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以实践提升感悟,以感悟增强党性,使受教者真正触及灵魂和情感,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把党性锻炼与群众路线教育融为一体,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
 
  第一,重走长征路,体悟苦难与辉煌交织中党性、信仰、信念的力量。实地到鸡鸣三省会议会址、庄子上会议会址、扎西会议会址及扎西会议纪念馆、扎西红军烈士陵园等革命遗址遗迹及纪念场馆开展现场教学,邀请烈士遗属现场访谈,并开展重走长征路、扎西老街,自做红军餐、唱红色革命歌曲,向红军烈士敬献花圈、重温入党誓词等一系列活动。通过一处处旧址、一件件实物、一个个故事,让党员领导干部身临其境、近距离地接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的伟大奋斗历程,在丰富生动的实际体验中感受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无比鲜明的人民立场、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和求真务实敢于担当的“红色”革命精神,进一步感悟伟大精神的历史源头和坚持群众路线的伟大意义。
 
  第二,进村入户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体悟百姓生活状态、了解人民生活疾苦与诉求。组织用半天至一天的时间,走进实践教学点——威信县水田镇龙洞村、扎西镇荒田红军苗寨普通群众家中,3至8人一组分住各农户家里,与群众同吃、同住,以小组为单位与群众一同劳作,真实了解基层群众原汁原味的生活,让党员干部切实回归本源、回归本真。通过这种形式,干部与群众进一步拉近了距离,也能更加真切的感触到:住在农民的床铺上,感受的不仅仅是冷暖,是触及心灵的情感;端着农民的饭碗,感受的不仅仅是一粥一饭的味道,是缩短心与心的距离;生活在农民的状态中,增强的是为民务实清廉的责任意识。
 
  第三,开展民情恳谈,与群众面对面交流,体悟如何说群众听得懂的话、办群众需要办的事。以思想碰撞促进情感交融,组织党员干部面对面与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开展民情恳谈,了解群众日常生活的基本情况;与村(社区)两委工作人员探讨新时期同群众交流的方式方法、密切联系群众的心得体会。通过近距离接触群众,倾听百姓的“家长里短”,了解各阶层群众的生活状况和诉求,让党员干部亲身感受新形势下基层群众的思维方式、话语方式,体悟党员干部在同群众交流融合、为民服务中尚需提高之处,在交流中感悟、在感悟中学习、在学习中提升。
 
  第四,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具体实践为革命老区的发展建言献策,排忧解难。通过 “我为老区发展献一策”、“脱贫攻坚之我见”问卷调查及测评,让各级党员干部积极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及聪明才智,充分利用好各单位各部门优势资源,为老区发展、脱贫攻坚等建言献策,提供智力支持,将党性修养的本质改造投身于社会生活的具体实践,进一步加强党性锻炼。
 
  第五,牢记初心使命,于细微处突显党员身份,强化宗旨意识。扎实开展“万名党员进党校”,通过晨读《党章》,为培训学员过政治生日等形式,提醒学员时刻体认自然人和政治人的双重身份,时刻铭记从哪里来、为何出发,以及到哪里去、如何抵达。通过演绎教学,组织党员干部以小组为单位,策划演绎“三会一课”、召开群众大会等党建科目并开展点评,让党员干部以普通党员的身份参与到集体教学中,通过交换思想来砥砺前行的力量,提醒学员时刻牢记自己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义务,强化宗旨意识。
 
  自我净化:升华实践体会、明确价值追求
 
  理论教育、实践体验教学活动之后,进入自我净化阶段。在培训小结中,开展自我净化剖析活动,确定“四个思考、四个剖析”的自我净化主题:思考党的苦难辉煌,剖析我们的信仰信念;思考群众的疾苦与诉求,剖析我们的责任使命;思考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要求,剖析我们的能力素质差距;思考与群众的感情距离,剖析我们的宗旨观念。通过分组研讨、交流发言,让党员干部结合教学内容,从思想深处挖根源、找差距、谈认识,把理论教学、实践体验与剖析思想结合起来,带动共鸣、产生碰撞,把党性教育的学习成果内化于心。
 
  严格要求:力戒形式主义、力求取得实效
 
  紧扣转变作风要求,坚持从严施教、从严管理,让党员干部学先烈、接地气、转作风。在培训过程中,对参加党性教育的所有党员干部进行准军事化管理并强化跟踪问效、双向评价。建立学员党支部模式,明确教学纪律,要求做到从领导干部到普通学员、从工作状态到学习状态、从家庭生活到集体生活“三个转变”。严格实行带班组织员、跟班联络员、教学评估员跟班及请销假制度。每次教学活动,由组织员按照教学流程,确定教学目的和主题、制定教学实施方案、全程参与教学活动、对教学活动进行总结和理论提升,有效保证了党性教育教学目的有效实现。
 
  【成效与反响】
 
  在干部教育培训中,我们充分利用红色资源,突出党性教育核心,不断优化设计、充实内容、创新方式,提升效果,较好地实现了现场有感动、思想有触动、回去有行动的“三有”目标,有效发挥了干部教育培训的辐射带动功能。
 
  抓实党性教育,搭建新时代思想的传播站
 
  理论修养是党性修养的基石,理论上的“信仰度”,决定对党的“忠诚度”和对党的事业的“执着度”。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深入学习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推进理论创新,树牢宗旨观念。为切实解决好“总开关”问题,我们坚持“为新时代服务”,把握“党需要什么”的根本方向,注重强化问题导向和“为干部成长服务”理念,依托扎西干部学院,结合“万名党员进党校”工作,重点开发了“十九大精神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解读”等紧扣时代脉搏的课程,使党性教育始终与时俱进,始终符合干部的思想和工作实际,让学员在开展教学过程中了解红军长征精神的同时,又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内容和深刻含义,有效助推了各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各级党员干部进一步正确认识我国社会所处的历史方位,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坚持新时代的基本方略,齐心协力完成新时代的新任务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今年以来,已承接、举办各级“党的十九大精神”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专题研修、培训班31期,培训党员干部1613人次。
 
  抓实党性教育,浇注东西部协作的润滑剂
 
  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是新时期党中央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为有效推动扶贫协作的各项部署,我们创新思维,主动作为,通过抓实党性教育,为东莞、中山对口昭通扶贫协作作出了积极贡献。我们加强与东莞、中山两市组织部门的对接协调,积极争取培训班次到威信开展红色教育,并在培训过程中穿插交流座谈、农特产品推介会等内容,通过培训让东莞、中山两市党员干部在接受党性洗礼的同时了解威信风土人情、特色产品,通过交流让当地村(社)干部、“两新”组织书记接触到沿海城市的发展经验和先进理念,使党性教育成为了东西部协作的沟通纽带、宣传窗口、推介平台,走出了一条“红色”协作之路。截止目前,我们已承接东莞市新任领导干部培训部、中山市处级干部培训班等两市党性教育培训班12期,培训党员干部575人次。
 
  抓实党性教育,架起党建促脱贫的加油泵
 
  干部教育培训的最终目的是服从服务于改革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承担的“第一个百年目标”,为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摘帽,我们抓实党性教育,为脱贫攻坚战注入了强大合力。我们聚焦基层一线,重点抓实乡(镇)、村(社区)两级干部和扶贫工作队员两支队伍建设,通过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为扶贫干部“补钙”,进一步增强信心决心和责任担当,为打赢脱贫攻坚硬仗提供思想保障;通过开展业务培训、政策解读、组织到邻近村镇现场观摩等,为扶贫干部“增智”,切实帮助他们转变观念、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明确差距;通过压力疏导、心理调适等课程,为扶贫干部“减压”,引导大家保持健康的心态,科学减轻来自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压力,进一步提升扶贫干部干事创业、开展精准扶贫的积极性。截至目前,我们已承接和举办了云南省贫困地区党组织书记专题培训班等针对乡(镇)、村(社区)两级及扶贫干部的培训班次11期,培训党员干部2247人次。
 
  【经验与启示】
 
  党性教育须构建科学合理的内容体系
 
  党性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因此开展党性教育必须结合自身特点,紧扣党的奋斗目标和社会发展,充分考虑受教育对象的成长和发展需要,科学设计内容体系。一是基础理论内容。重点安排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及党的历史、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等内容。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发展大势,准确把握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准确把握改革发展实际和新时代的脉搏,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二是根据分类分层原则设置不同对象的学习内容。针对不同类型教育对象的不同特点,按照不同要求,安排相应的内容,切实增强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深入研究新时代党员干部的成长规律与学习规律,研究增强教学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方法路径,不断提升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水平。三是紧扣中心工作。党性教育必须聚焦中心,突出重点,要与时俱进把各种抽象的理论具体化,阐明党性教育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增强感染力和号召力,促进党员干部把党性教育内容转化为促进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际行动。
 
  开展党性教育须改进方式方法
 
  一是改进理论教育。理论教育是党性教育的主渠道。长期以来,多采用讲授方式进行理论“灌输”,学习氛围沉闷,学习者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因此,在理论教育过程中,首要的是转变教育观念。党性教育应富有人情味,教员不仅是“传道者”,要以人为本,尊重教育对象的内在需求,让受众在融洽民主的气氛中接受教育。其次要改变教育过程。由“单向传递”向“双向互动”转变。通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思想上的双向交流和有效传输,充分调动教员和学员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做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
 
  二是加强现场体验。具有现实感的党性教育基地,较一般课堂教育有更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组织党员干部前往革命遗址遗迹参观、聆听讲解和点评,党员干部能在实地学习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缅怀革命先烈的同时,直观感受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坚定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牢记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更加深刻领会红色革命精神的真谛。
 
  三是拓展社会实践。党性锤炼仅靠学习是不够的,还必须靠实践锻炼才能真正做到。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基层走村入户了解民情、开展调研指导发展、住在农家同吃同干、宣讲政策释疑解惑,让党员干部深入一线“顶岗上班”“出席现场”,在社会实践中磨练意志、反躬自省,通过亲身体察社情民意、了解纠纷矛盾,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方法和本领。而一次成功的社会实践往往会给人留下“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深刻印象。
 
  四是做实党性分析。党性分析是运用理论解决思想问题的自我教育活动,是党性锻炼的重要方法和关键环节。做实党性分析,评议标准要“高”。要以《党章》的要求为标准,从讲政治的高度,从党性党风的高度,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高度,深入开展党性分析。自我剖析要“准”。要紧密结合自己思想和工作实际,找准自己存在的问题深刻剖析。联系本职工作谈问题、结合周边事件谈看法、深入社会实际促思考,真正做到举一反三、触及灵魂。
 
  (责编:宋晨、秦华)
[责任编辑: 王梓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