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理市:探索推进以为民服务为核心的城市基层党建模式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时间:2020-01-02 16:20:25
大理市围绕建设国际一流旅游城市目标,立足打造滇西中心城市,突出重点,创新思路,主动适应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带来的新变化新特点,以提升为民服务能力水平为核心,不断健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式,促进了城市治理水平的有力提升,市民幸福感不断增强。
一、背景与起因
大理市是大理白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集“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苍山国家地质公园”等多顶桂冠于一身,是“全国科技先进市”、“全国文化先进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最佳中国魅力城市”和“杰出绿色生态城市”、“世界生态名城”之一。全市共有31个城市社区,设31个党总支,143个党支部。
随着各地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已经刻不容缓,对于以打造滇西中心城市、建设国际一流旅游城市为目标的大理市而言,推进城市基层党建意义更加重大。大理市委始终将为民服务作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针对城市各类基层党组织上下联动条块融合不紧密、基础保障不充分、基层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坚持以基层治理为抓手,积极探索各领域统筹、多方面联动、全区域推进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模式,使大理市基层党组织更加牢固,服务能力水平不断提升,实现了党建工作和城市发展互融互促共进的良好局面。
二、主要做法
(一)整合区域党建资源,构建为民服务网络。针对乡镇、社区党组织统筹能力不强,辖区内各单位、各行业、各领域党组织条块分割、条强块弱的实际,在上下联动、条块融合上发力,打破辖区内党组织各自为政、封闭运行现状。一是理顺街道设置。抓住省委、省政府建设滇西中心城市的战略机遇,调整城市中心区所在的下关镇和凤仪镇部分行政区域设立街道,改变农业、农村经济形态的乡镇建制,破除农村体制限制,从根本上解决乡镇建制体制不适宜城市管理与发展的问题。二是构建区域化党建机制。按照“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互动互联、共驻共建”的原则,构建区域化党建机制。纵向上,构建了2个乡镇党委—31个社区党总支—143个居民小组党支部架构;横向上,把驻区州级1074个基层党组织、市级417个基层党组织、216个“两新”党组织统一纳入联建共建机制。同时,探索建立了10个社区“大党委”,通过设立专兼职委员,将各方力量整合到社区中。成立以党员为主的志愿服务队伍517支,注册志愿者50678人,开展洱海保护治理、文明城市创建宣传、环境卫生清洁、文明劝导等志愿服务。通过以乡镇和社区党组织为主轴,整合社区各方面党建资源,实现了区域党建运行“无缝隙”,真正改变了以往对驻区单位“叫不动”的局面。三是实施网格化管理。按照“网联万家、格中办事”的思路,以社区党总支为网格管理中心,与社会治安网格化管理体系建设深度融合,依托“中心户长制”等工作机制,构建“社区—小组—楼栋—居民”四级网格体系,将全市31个社区划分为427个网格单元,明确责任党员担任网格员,负责自家“格子”的公共安全、流动人口管理、民生保障等方面的任务,实现管理形成网、责任落到格。下关镇万花社区依托网格内党员的从业特点和个人特长,组建了志愿服务队,与大理大学附属医院结对共建组建医疗志愿服务组织,为社区居民提供医疗卫生、家电维修、心理疏导等服务。通过网格化管理,把居住在社区的党员发动起来,让党员找到发挥作用的舞台,找准服务群众的平台,构建起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覆盖的为民服务网络。
(二)建立规范化保障机制,建强为民服务基础。针对近年来基层承担的事务越来越多、任务越来越重,但各级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没有同步下移,基层处于“有心想办事、无力去办事”尴尬境地的实际,着力加强基层基础保障,推动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一是建强基层队伍。通过从现任班子、退休退职人员、社会优秀人才中选拔,建设基层专业队伍,实现每个社区工作人员不低于12人,同时面向优秀社区干部定向招考乡镇公务员,截止目前已定向考录2人,让社区干部有名分、有地位、有奔头。二是抓实阵地保障。市级累计投入资金1327.85万元,采取划拨、新建、购买、改扩建等方式,实现了社区办公用房和活动场所建设全覆盖。投入300多万元,对社区活动场所进行改造提升,建设“1+N+2”党群服务中心,将市级、园区、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统筹计划,同步推进。实现建设规范化,提供个性化、人性化服务,最大限度满足居民需求。三是加大经费投入。市委将党建经费的保障放在首要位置,在全面落实上级要求保障外,每年单独安排社区5万元党建工作经费,目前每个社区工作经费不低于19.5万元,市财政每年投入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经费不低于600万元。社区专职工作人员每月补贴在3600-4100元之间,居民小组党支部书记每月补贴不低于500元。
(三)加大基层治理力度,增强为民服务实效。针对城市基层党组织服务对象、服务需求、服务主体日益多元化,但一些基层党组织不知道干什么、怎么干的情况,坚持以发挥党组织政治功能为重点,引领基层治理,提升服务水平,激发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活力。一是着眼于增强群众获得感,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在31个社区设立为民服务站,利用综合服务平台,有效整合为民服务事项,服务内容覆盖党员教育、计划生育、民政等相关领域,增强城市社区党组织为民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社区为平台,整合辖区资源,提供快递代收、家政清洁、家电维修、房屋租赁买卖等各类服务。在有较多少数民族居住的社区推行“六联四创一促进”工作法,有力推动基层党建与民族团结互促互进。引导社区居民开展爱心捐赠、邻里互助,在社区设置“心愿墙”,张贴困难居民群众的“微心愿”,由在职党员、社区党员、居民群众、志愿者自行认领“微心愿”465个,实现379个。积极探索“6995十户联防”群防群治模式,收到了邻里互帮、生产互帮的良好效果,以实实在在的服务增强群众获得感。二是着眼于改善人居环境,凝心聚力保护洱海。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的殷殷嘱托,以改善群众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发动州市两级机关、“两新”组织和其他驻区单位25000多名党员积极投身到洱海保护治理行动中,采取机关党员到社区报到、成立志愿服务队伍、州市机关结对帮扶等形式,形成区域内党组织和党员共同保护治理洱海的生动实践。深化“环洱海党建长廊”建设,开展“洱海先锋”志愿者服务,通过党员示范带动,广大市民群众自觉保护洱海、爱护生态环境的热情空前高涨,在全市上下营造了“我不上谁上、我不干谁干、我不护谁护”的良好氛围。三是着眼于树立城市形象,推进旅游产业健康发展。以服务旅游、服务游客为工作重点,采取单独组建、区域联建、行业统建等方式,把党组织、党群服务中心建在旅行社、游客集散中心和景区景点。在餐饮、客栈等经营户设立党员经营示范户37家,实行挂牌经营,在售票服务、导游咨询等旅游服务一线设立党员示范岗82个,充分体现党员诚信经营和示范带头作用。大理旅游集散中心在大理古城南门游客服务中心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在一线服务游客的模范作用得到发挥。
三、初步成效
一是服务理念不断提升。通过牢固树立为群众服务的理念,不断拓宽党员服务群众渠道,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服务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增强,从原来的城市党建“管理型”转变到“党员型”上。二是城市党组织协同意识得到增强。随着外部形势的改变和党对加强改善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新要求,按照区域化大党建格局的新模式,城市党组织的协同整合意识得到强化,在思想上促进党的工作力量由“一元单向”型转向“多元互动”型,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形成党政齐抓、党群并进、党社联动的工作合力。三是社区居民主体意识得到强化。居民从老居委会的传统观念中走出来,从“客人”转变为“主人”,树立起“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新观念,积极参与社区建设。通过创建“平安社区”、“和谐社区”等有针对性的创建活动,居民群众积极参与社区事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能力不断提高。四是组织设置不断创新。“共驻共建”的理念将城市社区内的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两新”组织党组织、楼院党组织、功能型党组织、流动党员党组织等各类基层党组织全部纳入管理范围,不断强化党组织对城市工作的统筹领导。通过合理细分居民小区楼院党支部,实现党组织体系区域覆盖,党在城市的基础得到筑牢。五是联合互动机制不断升级。通过建立党建联席会议制度,明确辖区内各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社会中介组织的职责,促进辖区党组织思想工作联做、社会治安联防、公益事业联办、社区环境联建、文体活动联谊、社区经济联抓。通过完善辖区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双向互动、区域联动的工作机制,不断挖掘整合辖区单位资源,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通过建立“请入和融入”工作机制,把社区外其他相关单位的党员或领导,包括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等作为社区党建工作的指导员或顾问,把党建工作融入到企业、学校、部队中去,并担任一定的职务,以情感的沟通促进工作的沟通,实现互融互促共进。
四、几点启示
多年的实践说明,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刻不容缓,在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上必须始终坚持为民服务为核心,着力加强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必须上下联动、条块融合,统筹横向党建资源。要打破辖区内党组织各自为政、封闭运行模式,打造方向一致、对标瞄准的工作目标;二是必须改革体制、顺应发展,理顺纵向组织体系。将“社区党建”提升到“城市党建”的高度,在纵向组织体系上来,通过设立街道,实施村改居,顺应城市发展,提升城市治理水平。三是必须加大投入、提高保障,提升党建整体水平。基层党建离不开人财物三要素,城市基层党建必须重点解决好有人干事、有钱做事、有场所议事的问题。
(责编:黄瑾、秦华)
[责任编辑: 王梓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