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阆中市沙溪街道拥军街社区工作法
来源:民政部官网      时间:2019-11-14 11:54:19

   拥军街社区成立于2002年,社区面积约1.3平方公里,常住居民4420户、13260人。近年来,拥军街社区通过“三问四小”工作法,在“问”中实现了政声民意同频共振,在社区这一“小”平台上书写着全心全意为居民服务、夯实基层基础的“大”文章。

 
  一、“三问”工作法
 
  (一)带着真情问需于民,把居民当亲人。社区坚持把居民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居民群众需求作为第一选择,采用多种方式收集居民群众意愿,了解居民群众需求。一是问卷分类问。针对老党员、老干部、空巢老人、留守儿童、低保户、残疾人、孤寡老人、困难职工、零就业家庭、老信访户等不同群体,分类发放“惠民问卷”,收集整理后形成“社区年度十大惠民实事”,落实具体责任人、工作举措、办结时限等,并通过社区宣传栏张贴公告等方式向社区居民公布。二是上门主动找。结合开展“走基层”活动,社区工作者主动到社区居民家中、个体商铺和工厂企业走访,听取、收集、梳理意见建议,建立“民生诉求”、“困难群众”、“信访稳定”等三本台账。三是接访常态听。建立社区党组织、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接访常态机制,工作日每天安排1名社区“两委”成员接访,对能够马上解决的问题,立即解决,暂不能解决的问题,作出承诺限期解决;确属法律政策范围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好解释工作,确保民生诉求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四是网络广泛征。设置社区民情信箱,开通社区民情热线和民情微博,安排1名社区工作者专职收集、汇总、回复网上民意。社区“两委”班子坚持每周对网上民意进行汇总、分析、研究,能解决的,详细排出时间表和路线图,及时向居民通报工作进展;不能解决的,形成解释答复意见,尽快回复居民。
1.jpg
  (二)带着真心问计于民,把居民当老师。社区充分尊重居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和鲜活智慧,不断把集中民智、汇聚民力的过程转化为推动工作、促进和谐的动力。一是每月一次社区居民坝坝会。以“摆龙门阵”的形式共学政策法规、共商“居民大事”、共解“社区难事”,促膝交心,畅所欲言。二是每季一次专家智囊研讨会。通过“社区居民提意见、行业专家做方案”,对社区环境治理、劳动就业、社会治安等关系居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事项,积极向行业专业人士“取经”,增强工作决策的科学性和专业性。三是每年一次“两代表一委员”问政会。充分发挥社区人才优势,积极邀请社区内23名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共同为推动社区发展、维护社区和谐稳定把脉号诊、献计献策。四是不定期向社会组织咨询。针对社区居民多样化和高层次的服务需求,社区通过向专业社会组织咨询、购买服务,不断提升社区服务专业化水平。
2.jpg
 
  (三)带着真诚问效于民,把居民当裁判。社区充分尊重居民群众的“评判权”,把居民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的唯一标准。一是坚持班子承诺居民议。年初,班子成员公开承诺全年目标任务、工作重点、时间进度等,听取居民群众意见建议,提高了居民群众参与社区事务管理的积极性。二是坚持干部述职居民评。采取“双向联述联评”的方式对社区工作者进行年终述职测评,并以10分钟“工作报盘”代替以“自我表扬”为主的长篇工作总结,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居民群众评判。三是坚持党员示范居民看。紧扣居民群众最关注、最难办、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按照“因事设岗、因人设岗、自主择岗”原则,设定政策宣传、民事调解、治安巡逻、保洁护绿、科普推广、卫生健康、敬老助残等12类党员示范岗位,每个党员至少选择一类服务岗位,使在社区不担任党内职务的党员有岗有位,自觉接受居民群众监督。四是坚持工作实绩居民测。将与居民群众密切联系的民生事务分为服务发展、民生事务、文明风尚、环境卫生、党员管理、公共安全、工作作风等7个方面,年终由社区居民进行公开测评打分,使居民的意愿在社区工作考评中得到充分表达。
 
  二、“四小”工作法
 
  (一)小习惯赢民心。社区坚持“小习惯,大情怀”,从温暖居民群众的点滴细节入手,让服务居民群众成为社区工作者的一种习惯和自觉,使社区工作者真正成为居民群众的“贴心人”。针对“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作风问题,积极倡导社区工作者养成“笑容常挂”的小习惯。玻璃厂宿舍李大妈说:“过去办个事要看人脸色,现在好了,无论见面还是办事,他们都带着微笑,莫得‘架子’,就像‘亲人’一样!”针对节假日、夜间等休息时间居民有事找不到人的问题,积极倡导社区工作者养成“手机常开”的小习惯,为民服务24小时不关机,用实际行动回应居民群众的“召唤”,方便居民群众办事。针对入户走访流于形式的问题,积极倡导社区工作者养成“日记常带”的小习惯,进家访户和接待来访随身携带一本“民情日记本”,随时记录问题建议,及时回应居民群众诉求。针对“上网代替上门,通话代替见面”的问题,积极倡导社区工作者养成“院落常逛”的小习惯,利用茶余饭后闲暇时间主动到居民群众家中聊家常、问冷暖、释疑问,真正与居民群众走在一起、打成一片,增进了与居民群众之间的感情。
 
  (二)小机制聚民力。社区坚持“小机制,大合力”,聚焦居民群众最关心、最期盼的热点难点问题,从制度机制入手,充分调动社区居民主观能动性,真正让大家的事大家干、群众的事群众办。“协商议事制度化”,建立协商议事会,通过提出议题、协商议题、审定议题、监督落实等“八步流程”,有效解决了“老旧小区改造”、“两危整治”等居民群众反映集中、涉及共同利益的“老大难”问题。“居务监督常态化”,社区居务监督委员会既发挥好社区管理员、监督员的作用,又扮演好联络员和协调员的角色,全程参与社区重大事项审核、日常工作监督、财务收支监管、社区工作者勤廉考评等事务,在纠错和解惑中搭建起对话平台和桥梁。“居民公约乡土化”,通过“三上三下”广泛征求居民群众意见,用最朴实、最简单、最生活化的话语将居民群众反映最多最集中的条约收集在内,成为大家共同认可的约定,提高了居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能力,培养了良好的社区居民新风尚。
 
3.jpg
  (三)小环境惠民生。社区坚持“小环境、大和谐”,从营造与居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良好环境入手,采取“居民小组推荐+自愿报名+社区审核”的方式,组建了11支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开展了“清扫保洁美环境、治安巡逻保平安、文明劝导倡新风、法律服务促和谐”等活动。针对社区“脏、乱、差”的问题,社区组织80名党员组成4支“义务保洁队”,通过清除墙上的“牛皮癣”、清理绿化带垃圾、清除小区垃圾死角等,美化社区人居环境。针对社区人口流动性大、居住状况复杂的情况,社区动员20多名退伍军人组建成3支“义务治安巡逻队”,重点加强夜巡工作,做到路路有人巡、时时有人查,维护社区平安。针对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社区发动40余名热心居民组建成3支“义务文明劝导队”,每天分批不间断地在辖区内巡查,对居民群众的不文明行为予以善意提醒和及时劝导,提升社区文明风尚。
 
  (四)小舞台顺民意。社区坚持“小舞台、大平台”,从搭建为居民群众贴心服务、互助服务的平台入手,依托民情工作室、便民服务站、社区文化屋等场所,积极开展便民、亲民、为民服务,赢得了居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针对社区居民“办事难、办事慢”难题,社区在阆中市、沙溪街道的支持下,整合服务资源、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使过去半个月才能办好的暂住证、医保本,居民短短十几分钟、不出社区就能拿到手办好。针对“村改居”社区居民生活方式需要转变的情况,社区积极开办道德新风讲堂,普及文明礼仪,弘扬传统美德,根治了曾经“垃圾口痰随处可见、骂声赌博声随时可闻”的陋习,提升了社区居民素质,营造了和谐的社区氛围。针对社区文化活动缺少场地和平台问题,社区主动开办了社区文化室,开设了“温馨阅读室”、“绿色网吧”、“欢乐棋牌室”等,组织了文艺活动团队、烹饪爱好者协会等社区社会组织,让“手谈”爱好者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棋友”,让文艺爱好者有场所活动、有舞台展示,社区居民业余文化生活丰富了,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也增强了。
[责任编辑: 崔凤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