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宝鸡:打造社区治理“宝鸡样本” 建设最具幸福感城市
来源:中共宝鸡市委政策研究室      时间:2019-12-28 09:44:43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工程,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基层社会和谐稳定。近年来,宝鸡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追赶超越,建设最具幸福感城市”目标,按照构建“一核多元、合作共治”新型社区治理体系,突出抓好“一心六化、四社牵引”和谐社区建设模式,坚持顶层设计建机制,鼓励基层首创抓样板,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务实管用的城市社区治理新样本,引领全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推进,成为西北地区唯一一家“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市”,金台区通过第三批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结项验收,渭滨区通过省级实验区中期评估。

  一、城市社区治理的“宝鸡样本”
  样本一:“微治理”构建大和谐
  针对城区老旧小区“三无”(无物业管理、无主管部门、无人防物防)院落多,居民参与公共事务意识差、院落脏乱差、群众诉求多、楼院问题多发的实际,宝鸡市专门出台《关于建立社区“微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鼓励基层开展“微治理”探索。渭滨区经二路街道率先在渭工路社区试点运行“最美小院”微治理项目,总结形成“微治理7步工作法”(调查研究、宣传动员、议题讨论、成立自管小组、居民行动、可持续性管理、宣传推广),探索建立了“12345”工作模式,即搭建一个平台(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提升两个能力(社工专业能力、居民参与能力)、制定三个办法(项目管理、评议、评估办法)、四公开(项目内容、承接项目的社会组织、项目经费来源、责任党员身份公开)、五单法(群众点单、社区党组织下单、社会组织接单、社区监委会督单、街道党工委验单),形成以社区居民协商为核心的“微治理”模式,彻底改变了老旧小区的环境面貌。目前全市通过“微治理”建立社区垃圾分类处理、环境卫生保洁、文明饲养宠物等“一事一约”1000多个,居民的幸福感明显提升。
  样本二:“综合体”引领新局面
  社区治理“综合体”是针对驻地单位型社区比较集中的社区,以街道社区为基础,组建街道社区建设综合体(联席会议),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自治组织为主导、社区居民为主体、社区社会组织和驻地单位社区共同参与的四社联动工作机制和服务模式。以金台区宝铁社区、渭滨区新建路社区为典型代表,在街道层面建立党建联席会议(党建综合体),签订共建共享协议,建立工作机构,共商社区建设重大问题;在社区层面推行兼职委员制,吸收辖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兼任社区党组织委员,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力量融合的大党建、大服务格局,实现社区阵地建设、网格化管理、社区服务、志愿者服务常态化,并成为城市社区治理的经典模式,社会效应良好。目前,全市社区阵地建设、网格化管理网络已实现全覆盖,188个社区全面建成“网格指导员-网格长-网格员-居民小组长-楼栋长”五级网格化管理体系、“一院一图、一楼一册、一户一档”社区管理网格,基本实现了社会服务“零距离”、社会管理“全覆盖”和居民诉求“全响应”的管理目标。社区服务的领域和队伍不断壮大,全市已备案登记社区社会组织1109个(其中市域外社会组织16个),347个注册登记的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注册志愿者达到19.8万人。党员进社区活动实现常态化,73个市级部门与社区结对联点,向社区承诺服务项目,6750名机关党员主动认领岗位、组团开展服务,推动共驻共建。
  样本三:“社区+”打造新平台
  围绕提高社区服务水平、增强治理能力,积极实施社区加阵地、项目、信息、文化、平安等建设,打造社区服务平台,完善社区治理功能,形成以金台区东岭社区和渭滨区龙山雅居社区为代表的,各具特色的“社区+”治理模式。主要形式有:实施“社区+阵地”建设,开展标准化社区创建,成功打造了一批标杆社区;实施“社区+专业”建设,组建社会工作专家智库,成立社会组织发展服务中心、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等,开展睦邻驿站、青春驿站、四点半课堂、智慧老人课堂、友邻学院、老年活动站等社区品牌服务;实施“社区+项目”建设,采取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补贴(公益创投)、项目奖励等方式,全市每年投入1600多万元,精准实施社区服务项目500多个,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实施“社区+信息”建设, 建立宝鸡社区服务门户网站和“12343”社区服务热线,推进市、县(区)、镇街、社区四级社区服务信息网络平台互联互通,形成社区“一厅、一网、一热线”服务模式;实施“社区+文化”建设,利用社区文化中心,开展常态化的党员教育、科普普法、“我们的节日”“邻里守望”“激情广场”“文明家庭”等主题活动,培育社区文化,建成省级文明社区19个,市级文明社区39个;实施“社区+平安”建设,在全国首创首推“四单一图”社区警务模式,实现“三官一律”(警官、法官、检察官和律师)进社区全覆盖,全市建立社区群防群治组织376个2万余人,“民转刑”案件下降66.7%, 47个社区“零发案”,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度连续多年保持全省领先。
  样本四:“幸福里”营造新风尚
  针对流动人口多、居民成分复杂的社区,积极探寻社区居民幸福共鸣点,增进归属感,打造居民共建共治共享的“幸福里”,形成了以渭滨区金陵新村、金台区金河尚居为代表的“幸福里”社区治理模式。金台区金陵新村社区人居分离户、租居户多,基础设施老旧,社区适时开展“美丽家园”、“健康同行”、“授渔计划”等为民服务活动,拉近与居民的感情距离,在老旧小区改造中主动邀请居民代表参与其中,广泛征求意见,平衡各方利益关系,游园建设、道路改造、天然气、暖气入户工程顺利实施,社区形象大幅改观,提升了居民幸福感。金河尚居社区作为全市规模最大的保障性住房安置区,就业困难人口多,入住居民2万余人,80%以上为“移居”人口,涉及全国22个省份和周边县区,社区精准开办14个“金桥劳动技能培训”项目,帮助1600人顺利实现就业,解决了居民诸多生活难题,增进了居民的归属感。为进一步规范社区居民自治,打造幸福和谐社区,市上出台了《关于加强城乡社区协商工作的实施意见》、《宝鸡市城镇社区民主协商细则》等文件,大力推广“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办、民事民评”五民工作法,推动邻里议事会、协商议事会等制度机制落地落实,有效保障了居民自治权益。
  样本五:“云平台”助推新转型
  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技术建设智慧社区,为居民提供全天候、便捷高效服务的“云平台”社区治理模式是宝鸡新亮点。高新区试点建设微社区“党建云、服务云、志愿云”三大云平台,全区设立了38个便民服务“云柜”,实现线上对接、线下服务。依托“云平台”,社区把为居民服务的事项上网,居民只要打开平台网页,就能看到社区重要通知、查阅信息资料、了解办事流程、办理预约事项、申请困难救助等,畅通了社区与居民对接渠道,方便了居民办事。火炬路社区是全市第一个使用“云平台”的社区,已实现智慧党建、社区服务、物业管理、社区论坛、建言献策、生活服务和信箱留言等七大在线功能,驻地13个单位党组织及350名在职党员全部上线报到,社区注册居民用户达13000多人,关注量突破3万人次,收集民生信息200多条,处理群众网络提问63次,实施了4大类14个志愿者服务项目,为居民提供服务。目前,全市已有30个社区建成了“e美生活——智慧社区便民服务体验店”,建成“917”手机APP、QQ群、微信群等为一体的智能化服务平台。
  二、城市社区治理的现实难题
  宝鸡市在创新城市社区治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形成了一些生动鲜活的社区治理案例,但按照追赶超越、幸福宝鸡的目标要求衡量,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需要不断创新完善提高。
  1.社区行政化问题依然存在。社区居委会为居民自治组织,但在实际工作中,政府和部门对社区地位和功能定位不清,习惯性地将各种行政性工作下派社区,叠加企业剥离出来的社会事务大量沉淀社区,社区居委会台账资料多、调查报表多、会议活动多、证明盖章多、检查考核多等现象比较普遍,社区自治组织行政化趋向有所强化、自治功能有所弱化,行政减负呼声强烈。
  2.社区社会组织发展滞后。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结构不合理,已建立的社区类社会组织大部分是文化体育、志愿服务类,而居民需求较大的为老、助残、家政、青少年等慈善类和服务类社会组织较少。社会组织普遍缺乏政策扶持,可用资金、资源有限,整体实力不强,作用发挥不够。社区专业服务不足,能提供专业化、品牌化服务的社会组织很少。社区社会组织队伍参差不齐,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匮乏。
  3.社区工作队伍不稳定。社区工作者的职业素质、专业技能、创新意识等与社区发展需要存在差距。社区工作人员职业定位不明确,收入待遇偏低,没有建立稳定的薪酬保障体系和工资增长机制,高素质人才流失严重。该市从2012年开始,连续五年从大学生中招聘社区专职工作人员1135人,目前在岗人员965人,流失率达20%,工作力量缺口较大。
  4.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积极性不高。 一是参与的居民构成上,老年人、青少年、下岗失业人员、困难家庭等弱势群体居多,而年富力强的中青年、在职在岗人员参与较少。 二是社区居民主人翁意识不强,普遍缺乏参与社区治理的愿望和动力,主动参与的居民很少。三是居民对社区自治认同度不高,认为社区治理是街道、居委会的行政事务,与己关系不大,对社区事务关注参与不积极。
  5.社区共治网络发展不均衡。有的驻地单位社区意识比较淡薄,对社区工作和活动参与支持不够,社区互助共建机制有名无实,辖区资源利用率不高。有的社区内部治理关系还未理顺,居委会、业委会、物业管理公司利益协调不畅、相互间矛盾很多,尤其是一些老旧社区基础设施、服务功能建设滞后,居民意见大。
  三、创新城市社区治理的有效途径
  城市社区治理面临的问题是伴随我国新型城镇化不断深化而产生的,必须用发展的思维、创新的理念,坚持问题导向,做好补短板、强弱项、打基础的工作,建设文明和谐幸福社区,夯实幸福宝鸡基石。
  1.健全完善社区治理体系。城市社区治理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统一,建立完善党委政府、社会组织、居民共同参与的社区治理体系。一是要加强街道社区党组织建设。建立完善街道社区党的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和党组织兼职委员制度、驻区单位社区建设责任评价机制,强权赋能,强化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一核多元、合作共治”的社区治理体系。二是要强化社区自治功能。按照政社分开、责权统一、费随事走的原则理顺政府与社区的关系,建立社区工作指导目录,全面实行社区工作准入制度;发挥社区居委会自治主体作用,加强对政府公共机构、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的指导监督,更好地发挥社区在组织居民、服务居民中的作用。三是要统筹社会力量。加强政策引导,激发居民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社区自治;健全政府购买服务的评价标准体系,把政府职能部门管不了、管不好的事交给社会组织管理;充分利用金台区、渭滨区全国和全省社区治理创新实验区平台,聚焦难点瓶颈问题,推进政策体制制度创新,力争探索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社会治理经验。
  2.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社会组织是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市场需求,必须大力培育多元化的社区社会组织体系,推动社区协同治理。一是加快培育。加快培育发展生活服务类、公益慈善类和居民互助类社区社会组织,建立社会组织孵化基地,设立孵化培育资金,为社会组织提供后勤保障、管理咨询以及信息、网络、培训等服务。二是大力支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为社会组织从事社区服务提供公益创投、补贴奖励、活动场地、费用减免等支持。将社区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目录,逐步扩大购买范围和规模,支持社区社会组织承接相关服务项目。三是加强管理。加强社会组织管理监督,制定社会组织行为规范和活动准则,实行社会组织信息公开和评估制度,引导社会组织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形成政府监管、社会监督与社会组织自律相结合的监管机制。
  3.加强社区工作队伍建设。社区工作者队伍是保证社区良性发展的核心支撑,要围绕专业化、职业化目标,不断壮大社区工作者队伍,提升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一是加强社区“领头雁”队伍建设。培养选拔一批信念坚定、重品行、得民心、讲奉献、善创新、有本领、业绩优的社区优秀年轻人才担任社区党组织书记和居委会主任。二是加大社会工作专业队伍建设。通过公开招聘、民主选举、现有社区工作者转型等方式,整合行业社工人才资源,探索建立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调动专业社工开展社区服务的积极性。三是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实行目标管理,制定社区各组织成员工作职责,定岗定责定目标,增强社区工作者责任感;建立激励机制,提高社区工作者的生活待遇,对业绩突出、工作优秀的社区工作者,给予晋升、嘉奖、招考、保险等待遇。
  4.激励居民参与社区自治。社区是居民生活共同体,增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提升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积极性,是搞好社区治理的重要保证。一是寓社区治理于服务之中。开展环境、卫生、安全整治,让居民享受整洁舒适的生活环境;开展文体教育、健康休闲、家庭服务等便民利民服务,让居民享受家庭般的温暖;开展社会保障、就业培训、养老托幼等基本公共服务,让居民在优质服务中享受尊严,增强向心力。二是搭建居民参与平台。推广“微治理”模式,尊重居民意愿,抓住居民关注的热点难点赌点问题,引导居民开展民主议事、纠纷调解、公益慈善、邻里互助、志愿服务等活动,在活动中增进了解、交流感情、建立信任,变陌生人社区为熟人社区,增强凝聚力。三是建立居民参与的激励机制。建立完善社区居民公约、议事规则、志愿者服务积分制、身边好人推荐等制度,每年表彰一批热心社区事务、服务居民的好人,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和社区公示栏广泛宣传,营造“社区是我家,幸福靠大家”的浓厚氛围,引导社区居民、辖区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离退休人员等自觉参与社区治理和志愿者服务。
  5.推进社区共驻共建共享。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充分调动各类资源,推动社区共驻共建共享,为居民提供高效快捷的服务。一是整合驻区单位社区物质资源。坚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原则,协调组织驻区单位社区的资金投向社区,并将各类硬件设施向社区居民开放;加强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等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居民共享程度。二是整合社区组织资源。加强对业主委员会、小区物业管理公司等社区内各种组织、社团的指导,确保其按照有关章程自主管理、各司其职、各尽所能,推动社区建设。三是整合智慧社区建设资源。依托宝鸡智慧城市建设,简化办事程序,逐步将部门分设的办事窗口整合为综合窗口,变“多头受理”为“一口受理”;探索“互联网+社区”机制,推进互联网与社区服务体系深度融合,逐步实现社区公共服务、志愿服务、便民利民服务等社区服务信息资源集成,构建设施智能、服务便捷、管理精细、环境宜居的现代化智慧社区。(课题组成员:傅宇剑  窦潇儒  杨斌贤  陈江峰)
[责任编辑: 江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