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党建+小区“微治理”创新基层社区治理模式
来源:人民网      时间:2019-11-29 14:51:09

  一、背景与起因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把推进全区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不断满足社区群众美好生活的需求和向往作为社区治理的工作重点。渭滨区地处宝鸡市主城区,辖区老旧院落多,多数院落无人管理,居民参与公共事务的意识差,院落脏、乱、差属于常态,群众诉求多,楼院问题多。

  二、做法与经过

  根据上述情况,按照“党建领航、项目驱动,整合资源、多方参与,民主协商、规范管理,致力创新、服务群众”的思路,以创新服务管理机制、夯实硬件建设、真诚服务百姓、提升服务水平、打造多元治理格局为工作重点,以为民服务项目为载体,以开展老旧小区治理为主要内容,在渭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精心指导下,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探索建立了“党建+小区‘微治理’”工作模式,以党建为引领,以项目带动楼院管理,创新小区治理模式,居民自治项目纷纷“落地开花”,创新了基层社区治理模式。

  1.建立小区党组织。按照“有党员就有党的基层组织”的原则,以小区、楼栋、单元为依托,组建小区党支部或党小组,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在小区全覆盖,开展“小区党员示范行动”。鼓励小区党员树形象、作表率,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推进小区自治的示范引领作用。

  2.建立小区居民自治小组。由社区牵线主导,推选具有一定组织协调能力、热心公益事业的社区能人3-7名组成小区居民自治小组。负责小区居民意见建议收集、组织协商确定、群众动员、实施落实以及日常事务处理,实现小事不出院,大事及时报。

  3.建立自治“微机制”平台。根据有关政策法规,结合实际,建立小区居规民约,对小区矛盾纠纷化解、小区治理、安全维护、环境保洁等作出约定。建立由小区自治组织牵头,社区配合指导、辖区社会组织、业委会、居民代表参与的现代民主协商机制,搭建小区议事平台实现小区民事民议、民事民管、民事民办。

  4. “党建+小区‘微治理’”项目实施6步法。

  (1)需求调研。针对老旧(或“三无”)小区的现实情况、主要问题、居民需求、社区资源等进行调研摸底,掌握和了解群众“微心愿”,依据调研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初步梳理出小区存在的问题和需求。

  (2)宣传动员。在项目开始前通过入户走访、张贴海报、召开项目启动会暨居民议事会议等多种方式,向社区骨干和居民、辖区企事业单位、业主委员会、物业等宣传小区治理工,了解项目情况,并鼓励大家积极献言献策参与讨论。

  (3)议题讨论。在社区和专业社会组织的指导下,由具有专业资格的社工师通过开放空间的方法召集全体院落居民就院落情况征集意见和建议,按照治理事项大家定的思路,多次开展讨论,梳理小区居民共同关心的治理“议题”,按照轻重缓急排序,确定首要解决的议题并与各方达成共识。

  (4)居民行动。依据小区居民达成共识的议题,讨论形成改造方案、居民公约、人员分工等微治理实施计划书,依托自治小组为主导,社区积极支持,整合社区资源,共同实施改造。自管小组成员在院落自治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带动院落居民负责本院落社区治理的宣传、动员、讨论、执行、决策、监测等项目工作,成为社区的有力帮手,也真正发挥了院落的主人翁意识。

  (5)持续性管理。变“三无”为“五有”(有党的组织、有自治组织、有服务平台、有居民公约、有自治活动)小区,形成可持续性管理,激活和规范社区居民自治。

  (6)总结推广。总结治理经验,不断修正完善,将本小区经验进行推广总结,包括视频、照片、文字等资料,并将典型案例发表至相关刊物、公众号、其他组织、社区,以扩大项目影响力。

  三、成效与反响

  “党建+小‘区微治理’”项目的实施取得阶段性成效,涌现出一批“和谐有序、绿色文明、创新包容、共建共享”的幸福家园,为民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探索实践出一套可在全区推广实施的社区治理新机制。此项目受到陕西省民政厅,宝鸡市民政局肯定,被《宝鸡日报》报道推广。

  1、四社联动,提升服务水平。积极构建城市党建综合体,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推进社区、机关、事业单位、企业、非公经济、社会组织“六位一体”,做到党员队伍、履行责任、党建活动、服务群众“四融合”,成功探索出横到边、纵到底、开放式的党建工作新格局。充分利用社会组织资源、技术、信息、服务、管理等优势,大力引进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先后引进陕西普辉青年社会发展中心、宝鸡三联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宝鸡市公益慈善联合会等社会组织,并分别与多个社区达成合作协议,以社会工作专业理念和方法为指导,通过专业化工作团队与社区共同开发社区公益服务项目,为社区贫困家庭等弱势群体参与社会发展、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提供专业的帮助和支持。

  2.党员带头,带动群众参与。在“党建+小‘区微治理’”项目实施中,以“单位联点党员领岗、共筑共享幸福家园”活动为抓手,建立了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积极引导驻区单位党组织、辖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及其他党员参与助力社区建设,实现群众需求和党员特长的有效对接,充分发挥在职党员先锋作用,带动居民群众,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共建的服务治理格局。

  3.健全机制,加强民主协商。探索建立了“党建+小‘区微治理’”项目实施“三办法一制度”(项目管理办法、项目评议办法、项目评估办法和项目负责人制度),实行项目运作“四公开”(项目内容公开、承接的社会组织公开、经济来源公开、党员身份公开),出台了《院落“微治理”指导意见》《党员“四进”实施意见》(进业委会、进志愿者队伍、进自管小组、进社区社会组织)。

  4.规范流程,明确职责任务。建立了相对规范的小区居民自治工作流程,明确了各方职责任务。业委会或小区居民自治小组与物业等存在争议、无法解决的事宜,反映至小区党支部或党小组负责协调解决;若仍无法解决,由小区党支部或党小组签署书面意见移交社区党(总)支部协调解决;社区党(总)支部无法解决的事宜,签署书面意见移交街道办事处党(工)委协调解决。各党组织在协调解决过程中结合网格化管理,由社区、街道、区级部门各网格层级依次参与解决,实现小事不出片区、大事不出社区、难事不出街办的无缝对接工作机制,促进了“党建+小‘区微治理’”项目实施规范化。按照《关于加强城乡社区协商的意见》精神,健全了由社区党组织、居委会、监委会、辖区单位、社区社会组织、业主委员会以及居民代表为成员的议事协商机构,明确了协商内容、协商程序等事项,推进社区党组织和院落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民主协商。“党建+’小区微治理’ ”项目实施中,院落议题提出由党组织审核把关、议事过程由党组织牵头组织,协商事项由党组织牵头实施,畅通议题收集渠道、规范议事规程,确保依法议事、依法办事,带动居民参与小区公共事务,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

  5.孵化培育,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坚持把孵化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健全服务体系作为推进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一项主要任务,通过下发文件支持指导社区发展培育社会组织。积极开展社会组织素质提升教育,建立面向党员、面向群众、面向社会、面向社会组织的社会组织党群服务中心,形成了区、街、社区三级社会组织服务体系。

  在经验总结与过程反思中,我们也认识体会到:

  1、“党建+‘小区微治理’”项目是以党员带头服务群众,发挥党员先锋作用,彰显我党为民服务的宗旨,彰显了党建引领为发服务的模范带头作用。院落微治理是长期过程,需要专业社会组织陪伴式成长才能为社区服务提供战略性发展建议,从而激发社区活力。本项目中就是以街道和社区为主体,以街道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为纽带,拟定发展战略,开展能力建设、提供咨询督导、整合专业支持、孵化社区组织和品牌项目示范,以推动社区整体能力建设和全面提升为民服务核心目标。

  2、院落治理由各方分清职责共同营造。各方分清职责和功能,发挥各自优势和特长。其中政府机关,主要发挥统筹协调和指导带领的作用;社区作为基层自治组织,专门派驻了社区专职作为项目负责人,主要配合和协助居民自管小组开展工作;居民自管小组作为社区治理的主人翁,社区选出3—5人专门代表居民对院落事务进行管理和自治;此项目中,社会组织陕西普辉青年社会发展中心作为项目的指导者、资源的整合者和利益相关方的协调者,是社区治理不可或缺的纽带和桥梁;社区规划师引入的长安大学建筑学院师生,对院落的规划和设计从专业的角度给予指导和介入,以期达到设计合理与居民需求相呼应。

  3、满足了居民个性化需求和精细化服务。项目在社会服务对象、服务工作手法和服务工作过程等方面满足社区居民精华化需求,切实解决社区在“三无”院落治理中的难题,初步探索出了社区院落微治理的宝贵经验。

  四、探讨与评论

  “党建+‘小区微治理’”项目按照以解决大多数群众困难、服务大多数群众为主旨,倾听民情民声,以为民服务为基点,转变服务理念,社区人员变被动服务、坐等服务、“衙门办公”模式为主动服务、上门服务、代理服务,实现有效服务由“小”变“大”,真正将服务理念与服务能力及居民实际需求对接,在特色化、个性化服务中提升了社区现代治理和服务能力,变“大水漫灌”为有的放矢,着重解决就业、就医、就学、治安、文化、环境等问题,“我的院落我做主”得到群众认可和支持。

  今后,渭滨区将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为目标,以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为主旨,以强力推进小区居民自治为主措,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不断探索创新机制体制,强化工作措施,形成工作合力,扎实推进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水平上台阶。

[责任编辑: 黄守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