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永济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精神,以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上海会议”精神为遵循,坚持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彻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主动适应新时代城市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构架变化,在调研摸底、外出学习取经、充分讨论酝酿的基础上,确定了新时代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主题,明确了构建“组织全覆盖、机制大融合、管理无缝隙、监督无死角、作用大彰显、群众有获得”的全市上下一盘棋的总体目标。在纵向上,建设了城市基层党建“三级联动”组织体系,搭建了推动各领域党组织融合互动的“动力主轴”;在横向上,制定出台了“2+10”制度体系,把区域内关系互不隶属、层级高低不同、领域多元多样的各领域党组织牢牢的“扭在一起”,构建了以街道社区为核心、驻区各领域党组织为主体的党建共同体,形成了“一核多元”集群发力的党建工作格局;在社会治理上,推行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十联工作法”,引导各领域党组织承担社会治理责任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从组织部门、党组织和党员3个层面部署实施了组织部“部务会成员‘1+6’挂牌领题计划”、“机关党组织进社区”系列活动和党员“立足岗位做骨干,奉献社区做模范”活动,引领城市基层党建走向深精细实。同时,坚持开放搞党建,将党建工作融入城市经络,建设了城市党群服务驿站、城市党建文化主题公园、理想信念教育展厅,在全市串起了以“东园”“西厅”和4个驿站为节点的红色路线,把党建工作从“四堵墙内”拓展到“街头巷尾”,从“教育党员干部”拓展到“引导教育群众”,延伸到城市的各个角落,努力探索具有城乡结合特点、符合永济实际的县级市新时代城市基层党建新路子。
一、背景与起因
永济市地处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是山西优质粮食生产基地、优质棉花生产基地,山西省唯一县级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相对于其他县市,工业起步早,城镇化速度快;农村进城经商务工人员多、流动性强,截止目前全市共46。2万人,城区内常驻人口17。3万,城市范畴内基层党组织485个,党员5680人;其中街道党工委3个,共下辖22个社区和52个行政村(城中村7个);社区工作人员176名,社区党员681名,半工半农、半城半村“四半”特点突出。特别是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提升,原来条块分割化、碎片化的传统党建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前发展形势的要求,迫切需要我们树立开放意识、系统思维和全域理念,打破原有的体制机制束缚,整合城市范畴内各领域党建资源,构建一种全新的党建工作模式,共同承担社会责任,维护永济良好的城市发展环境,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二、主要做法
紧紧围绕“党组织政治领导更加突出、社会组织更加有力、城市更加美丽、社会更加和谐、人民更加幸福”五大目标,建机制、压责任、抓融合,全力构建全域统筹、多方联动、集群发力、共建共享的全域党建工作格局,探索具有城乡结合特点的新时代城市基层党建新路子。
一是牢固树立整体意识,立足永济基本市情,科学系统谋划部署。市委将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作为年度重点承诺事项和市委书记牵头改革的重大任务之一,市委领导靠前指挥、一抓到底,全力保障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社区大分类、组织大归类、党员大起底、资源大排查”活动,对市区范围内的各领域党组织、社会组织、党员、服务资源进行全面摸底、彻底清查,分类建立台账、目录库,为顶层设计奠定前提基础。先后5次外出考察,8次召开各领域党组织负责人座谈会,全面分析解剖、精准把脉永济城市基层党建。在调研分析、反复论证、试点验证的基础上,最终确定了永济市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总体思路:以构建“组织全覆盖、机制大融合、管理无缝隙、监督无死角、作用大彰显、群众有获得”的全市上下“一盘棋”党建工作格局为目标,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城乡结合特点,符合永济发展实际的县级市新时代城市基层党建新路子。召开了城市基层党建推进会,对工作进行了整体安排部署,明确了城市基层党建的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
二是建立三级联动组织体系,构建纵向“动力主轴”,实现上下贯通、整体联动。按照“市委整体谋划、街道统筹协调、社区具体落实”的思路,在市级层面,成立“城市基层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市委书记担任组长,副书记和组织部长担任副组长,负责全市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整体谋划推进;在街道层面,以街道党工委为主体,成立“街道共建委员会”,吸收辖区内较大单位党组织负责人作为兼职委员,与街道党工委班子共同组成,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在社区层面,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建立“社区联建委员会”,将辖区内较大单位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城中村党组织负责人,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中的党员负责人,以及民警中的党员,作为兼职委员,吸纳进入联建委员会,负责具体工作落实。通过“市—街道—社区”三级架构,形成以上带下、以上促下,一管到底、强劲有力的“动力主轴”。
三是建立“2+10”制度体系,以街道社区为“轴心”搭建横向联结,实现左右协同、资源整合。把街道社区作为城市基层党建的“动力轴心”,以“双向”用力为着力点,制定出台“2+10”制度体系(“2”即《关于加强新时代城市基层党建的实施意见》和《关于驻区单位党组织和街道社区党组织开展共驻共建的实施方案》两大总纲性方案,“10”即十项配套制度),从横向上扎紧街道社区党组织与驻区各领域党组织的联结纽带,构建“一核多元”集群发力、共驻共治的工作格局,有效解决街道社区“小马拉大车”、统筹协调难问题。赋权。赋予街道社区党组织对驻区单位年终考核、评先评优建议权;对住区党员干部提拔晋升考核建议权,确保了街道社区党组织说话“有人听”。明责。制定出台《城市基层党建双向“承诺”制度》《社区党组织与驻区单位党组织共驻共建制度》,建立《共驻共建计划》《共驻共建项目清单》,明确共建内容,压实了共建责任。考核。制定出台《驻区单位党组织到社区备案登记制度》《城市基层党建考核奖励制度》,建立驻区单位和社区相互评议工作机制,以考核为导向激发活力。增能。推动党员共管共用,将原来的到社区“报到”升级为“备案登记服务”,出台了《住区党员到社区备案登记服务居民制度》《党员协管通报“十条”规定》,破除了组织隶属围墙、地域空间壁垒,构建起了“1+N”多重管理监督和多岗位发挥作用模式,不仅保障了社区服务能量的供给,而且强化了党员“八小时之外”的监管,也为进一步精准识别干部拓展了渠道。
四是推行“十联”工作法,明确具体抓手,实现党建引领、共驻共治。针对街道社区党员干部工作能力不适应、不知道“如何统筹”的问题,驻区单位不知道“干什么”、“如何融入”的问题,推行党建联抓、资源联用、事务联管、服务联做、公益联搞、活动联谊、文明联创、难题联破、治安联防和组织生活联过的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十联”工作法,统筹引领驻区各领域党组织共同承担社会治理、服务群众责任,进一步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增强城市治理能力、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促进党建引领社会治理规范化、常态化、制度化。城西街道樱花社区结合驻区单位多、机关工作人员没时间接送孩子的问题,利用社区服务中心距离学校近的优势,把党员教育活动室开放为“红色家园托管点”,教育局安排党员教师为孩子们辅导作业,解决机关人员的后顾之忧。城东街道东环社区党支部牵头和辖区内的文明志愿者协会共同举办了“七夕”大型公益活动,600余人参加了活动,牵手成功4对新人。
五是开展了三大类活动,强化引领带动,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扎实开展。从组织部门、党组织和党员3个层面,部署开展了三大类别活动,引领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全面深入开展。组织部部务会“1+6”挂牌领题行动计划。组织部门发挥牵头抓总作用,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分类确定6个示范点,由组织部长总牵头,部务会6名成员每人牵头负责一个示范点,组织分管科室人员组建课题组全程包联示范点,进行探索破题、打造典型、示范引领。“机关党组织进社区”系列活动。坚持先易后难原则,从机关单位融入所驻社区入手,开展“驻区党组织进社区·送党课”“驻区党组织进社区·共办主题党日”活动、“驻区党组织进社区·访民生办民事”活动,先后讲党课126场次,举办主题党日活动243场次,解决群众困难问题523件。党员“立足岗位做骨干,奉献社区做模范”活动。活动分两大主体和两大主题,党员以双重身份参加活动,其中在基层党组织中开展“立足岗位做骨干”活动,在社区开展“奉献社区做模范”活动,基层党组织和社区党组织分别定期评选“业务骨干”和“奉献模范”,并进行“双向展示”。同时,在评选全市优秀党员时,实行“双认可”标准,必须既是单位评选的“业务骨干”,又是社区评选的“奉献模范”,推动党员作用发挥,强化社区党组织对驻区党员监督管理。
六是坚持开放思维抓党建,把党建嵌入城市发展经络,形成全域党建工作格局。以蒲园(公园)为依托,建设党建文化主题公园,围绕党的历史、党的大事、党的理论、党的工作等四大主题,打造了党员风采展示区、党建知识科普区、共驻共建认领区、党史长廊区、诗词广场赏析区、红色电影展播区、党建知识竞答区、新时代书法展览区、党建引领发展成果展示区等九大板块,让群众在健身休闲的同时,接受党建文化熏陶,同时也为机关事业单位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打造了“第二阵地”,丰富了活动形式;以“使命”为主题,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打造了理想信念教育展厅,面向全市市民开放,引导党员群众自觉增强“四个意识”,践行“两个维护”;打造党建服务“微”阵地,建设了4座城市党群服务驿站,作为市直单位预备党员党性锻炼、党的政策宣传、社会组织党建活动、便民政策咨询、社情民意收集和群众个性需求的重要站点,在全市串起了以“东园”“西厅”和4个驿站为节点的“红色教育路线”,把党建工作从“四堵墙内”拓展到“街头巷尾”,从“教育党员干部”拓展到“引导教育群众”,延伸到城市的各个角落,形成了全域党建工作格局。
三、初步成效
一是共驻共建格局基本形成。截至目前,各领域党组织共开展各类共驻共建活动527场次,特别是市委书记、市长等县级党员领导干部带头以普通党员身份积极参加所在社区共驻共建活动,引领各领域党组织逐步打破条块分割的体制机制限制,在开放融合中“拧成一股绳”,全域统筹、多方联动、集群发力、各领域融合的城市基层党建格局正在形成。同时,根据业缘相近的原则,在百大商圈区域内,组建“党建联盟”,成立了“党建联建委员会”,对非公企业党支部和所有党员经营户进行整合,以体制内带动体制外联合开展活动,丰富了城市基层党建的层次。
二是党组织政治功能不断凸显。通过一系列互联互动和服务群众工作的开展,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事情,党组织和党员敢担当、敢负责、敢啃硬骨头的精神得到检验和展现。特别是在活动中,各社区党组织将“必须以党组织牵头的方式开展、必须体现党的色彩、必须把党的标识亮出来”作为最基本的工作原则,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地位和领导作用得到体现。
三是党建工作质量显著提升。城市基层党建不仅为街道社区党组织提供了一个放大服务能力的平台,也为各领域党组织搭建了一个相互交流融合的平台,各领域党组织在互联互动中,看到了差距、找准了短板,积极补短强弱,党建工作整体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四是社会治理成效初步显现。推行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十联”工作法,各领域党组织并肩作战、共同承担社会治理任务,城市治理能力和精细化水平不断提升,顺利通过了“省级先进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验收,被中央综治委授予“全国平安先进县市”荣誉称号。
五是群众幸福感显著提升。建立了“党员示范户—楼宇党小组—网格党支部—社区党组织—社区联建委员会—街道共建委员会—城市基层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群众困难问题收集、逐级认领化解的“党建服务链条”,把党组织和党员力量有效统筹起来,以党组织、党小组或党员个人“三种方式”先后认领解决群众困难问题1115个,没有解决的也及时进行了答复,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四、体会与启示
一是必须把吃透市情作为前提。科学把握市情是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取得实效的前提和基础,正是由于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把包括城中村、城郊农村党建一并纳入城市范畴进行系统谋划部署,才确保了制定出台的各项制度务实管用,符合永济实际情况。
二是必须把做实各领域党建作为基础。城市基层党建是“公转”,各领域党建是“自转”,“自转”有力“公转”才能有序,各领域党建才能有机融合,实现“1+1>2”的效果。正是由于我们持续不断推进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为城市基层党建奠定了坚实基础,才确保了各领域党建互联互动的高效开展。
三是必须把街道社区作为“牛鼻子”。街道社区是城市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也是各领域党组织互联互动的“统筹核心”。“统筹核心”不强,互联互动就流于形式。正是由于我们把社区建设作为关键,通过制度设计为社区赋权、强能,确保了街道社区统筹能力和统筹作用发挥,有效破除了各种壁垒,形成了街道社区“发令”,驻区党组织和住区党员“行动”的局面。
四是必须把创新作为基本要求。城市基层党建不是传统街道社区党建的“翻版”,对半农半工半城半村的县级市来说更是一项创新。正是由于我们牢固树立创新理念,才实现了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破题开局,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显著成效。
五是必须把狠抓落实作为关键。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协同发力、层层落实才能取得实效。正是由于我们坚持领导带头示范,坚持活动引领带动,把城市基层党建纳入考核内容,作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评先评优、干部提拔任用、党员评议的重要参考,才确保了各项工作的扎实落地。
六是必须把服务民生作为根本。提升城市基层治理能力,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是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是我们时刻紧扣社会治理难点问题,聚焦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坚持以服务为切入口,不仅使党组织的力量和党员形象在破难题、解难题、惠民生中得到展现,也使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得到群众认可和支持,进一步夯实了党在城市的执政基础。
[责任编辑: 雷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