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青浦区徐泾镇尚泰路社区工作法
来源: 时间:2020-01-03 14:42:41
尚泰路社区通过搭建社区共治自治平台,强化人文关怀,创新社区管理模式,以“四门工作法”为载体,努力为社区居民营造一个幸福的“家”,让他们切身感受到“家”的温暖,让他们为“家”添砖加瓦,共同把社区建设成为“尚善之家”。逐步实现了和居民从“背对背”到“面对面”再到“心连心”的转变,也有效找到了大型居住区社区共治自治的一把“门钥匙”。
刚建立筹备组时,居民的信息简直空白,居委会与居民互不相识,也无法确定居民是否入住。如何建立与居民之间的联系成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尚泰路社区打破常规,采用“看灯找对象”方式沟通对接,即:等到晚上看到家中有亮灯的就主动上门去拜访。找到一家家入住居民的家门,就确定了一个个的工作服务的对象。
规范服务--“能进门”
但找得到门,未必就能进得了门。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居民的防备心理很强,不愿开门者有之,开了门不愿沟通者有之。社区干部吃过闭门羹后,从自身找问题,统一制作了工作证件,上门做到“持证上岗”。
尚泰路社区在每个楼道内制作公开栏,将居委会工作人员、楼道负责人、物业经理、社区民警的姓名、照片、联系方式等全部上墙公开,防止外来人员冒充,也方便居民遇到紧急情况联系。
进门后,对每户入住居民进行信息采集,建立居民信息库。了解住户的爱好特长、工作经历、享受补助、入学需求等多种信息,在聊家常中消除隔阂,增进了解。采集到的信息进行记录整理归档,建立居民信息数据库。
社区干部坚持少坐办公室,一有空就去小区内走访。除了多上居民家中走访,还通过创建各式微信群,如:业主群、党员群、志愿者群等,建立与居民“零距离”沟通服务平台,以便随时了解和掌握居民的思想和动态。
针对重点住户坚持做到“五必访”,即新入住户必访;对独居老人、残疾人、孤老必访;对免过组织生活的党员必访;对患重大病、重病的党员必访;对发生突发事件的家庭必访。
针对特殊群体开展“菜单式”服务,比如,针对老年人进行免费体检,提供免费理发、量血压、志愿者上门帮扶服务;每逢佳节、每到寒冬酷暑上门探望等。
社区共治--“敞开门”
尚泰路社区坚持党建引领,推进居民自治社区共治。随着与居民沟通的加深,居民们的抵触情绪渐渐少了,开始慢慢融入社区,有效推动了各方力量主动参与社区共治自治。
做好一篇文章
打造“1+N”(一个老年人群体+多项活动)的服务体系。一是针对社区内老年群体庞大的特点,开展养生活动、健身活动、节庆活动、关爱活动等N个项目。二是为了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在社区内挖掘有文艺特长的居民组建文娱团队,让居民们真正做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三是结合老年人怀旧的特点,把传统节日融入到居民情感交流中。比如,利用春节、元宵、端午、重阳等重大节日,开展写春联、送祝福、包粽子、做汤圆、做灯笼等多样活动,并和帮助困难群众紧紧联系起来,把温暖送给独居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有效增强了居民的参与感和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四是举办拓展活动,开阔社区居民的视野,进一步增强群众爱社区、爱徐泾的热情。通过开展“醉美徐泾踏春观景赏桃花”、“美丽徐泾乡村行,蔬果采摘乐淘淘”、“参观工博会”等活动,让广大居民走出社区,开拓视野,加深对徐泾的了解。
培育一个品牌
尚泰路社区在开展社区共治中主动作为,塑造了“尚善?益家园“自治品牌,打造了八支“尚善”系列志愿者团队。这八支队伍分别是:
“尚善·党员志愿服务团队”(设立了党员示范岗,每天都有党员志愿者在党建服务站接待居民,协助党组织做好党员、群众的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通过接待、走访等方式,了解党员、群众的意见、建议和诉求。)
“尚善·老李工作室团队”(由老党员李国华带头,积极参与社区自治,志愿者们定期在工作室提供日常修理、缝补、理发、量血压等服务)
“尚善·欣联馨巾帼服务团队”(积极关注和照顾社区独居、高龄、残疾孤老等弱势群体)
“尚善·爱家园平安卫生志愿团队”(志愿者每天早晚在小区巡逻,发现卫生、安全等问题并与居委会、物业一起协商解决)
“尚善·信访调解工作室团队”(志愿者每天都会来到工作室,倾听居民的诉求,也帮助化解邻里之间的矛盾,为居委会的调解工作守好第一道门。)
“尚善?爱心编织团队”(志愿者每周定期聚集在一起为社区高龄、孤寡独居老年人编织围巾、帽子、手套等用品,并赠送给弱势群体,充分展现了社区温暖的大家庭氛围)
“尚善?社区民星文娱团队”(包括木兰拳队、管乐队和歌曲、戏曲表演队等,文艺志愿者积极辅导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
“尚善?健康智慧社区大讲堂团队”(大讲堂由居民志愿者担任老师,为社区居民讲解各方面科普知识,传递健康理念,提升社区居民生活质量)
夯实一个机制
尚泰路社区着重夯实“三级、四联、五互”机制。“三级”就是建立居委会--楼组长--居民三级责任制,做到“责任到人、包干到楼”;“四联”就是由居委会牵头搭建“四方联席会议”平台,召集居民代表、物业经理、社区民警每月定期召开会议,共同商讨解决治安、环境卫生、配套设施等存在的问题,确保小区正常运转,居民安居乐业。“五互”就是在开展区域化党建中,与联建共建单位一起开展帮困敬老、微心愿赠送、慈善助学等活动,形成互联、互助、互补、互通、互享的区域化党建新格局。
通过三年多的探索和努力,社区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也得到了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先后被评为2015、2016年度上海市住宅中心“优秀集体和优秀团队”称号;2017年度上海市群防群治示范点;2017年度青浦区优秀志愿者服务社区;2017年度青浦区社区党建优秀站点等称号。尚泰路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李海英获评“绿色青浦建设功臣”荣誉。
社区干部努力工作的“辛苦指数”换来“四个指数”的明显提升:
01
社区管理“共治指数”明显提升
通过“四门工作法”的深化延伸,尚泰路社区逐步健全和完善了居民代表会、居民协商议事会、驻区单位联席会等议事制度,激发了居民的自治热情并保障了他们的基本权利。社区党支部、居委会依托居民议事会、驻区单位联席会议平台把群众呼声最强烈、最急切的急事难事放到议事桌上。如电瓶车充电桩、停车棚改建等,通过议事会、联席会等平台共同商议,讨论对策,让社区居民群众真切感受到“有人为他们办事”“有地方给他们议事”。
02
社区服务“人文指数”明显提升
尚泰路社区先后创建了文化娱乐、社区志愿服务等民间团体8个,搭建了社区活动中心和老年人日间照料平台,使社区服务“零距离”全覆盖,社区各类文体活动、教育讲座、培训等面向不同需求的社区居民,形成“逢年过节大场面、每月每季不消停、健身娱乐天天有”的格局,让每个居民都能收获满满的归属感。
03
党群干群“关系指数”明显提升
通过“四门工作法”,拉近了社区干部与社区居民的心理距离和感情距离,社区党支部、居委会解决居民关注的文化休闲,小区道路修建、环境卫生等重点难点问题,社区居民愿意向社区干部说实话、道真话,为小区建设建言献策。在上门走访中发现的一批之前从事过居委会工作的退休居民纷纷“加盟”社区志愿工作。社区居民普遍反映:“社区党员干部真诚相待、真心实意,与我们距离拉近了,心也更贴近了”。

04
社区居民“幸福指数”明显提升
三年多来,社区党支部、居委会强化了服务职能,帮扶措施惠及社区900多名退休老人和100多名低保重症、残疾人员。特别是居民区党支部通过与中国梦谷创意园区党支部区域化党建联建,建立了专门的公益基金,每月定期开展“党员献爱心 社会公益行”行动,让社区困难群众时时刻刻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和爱心人士的关爱。
[责任编辑: 王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