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甸柳新村街道第一社区工作法
来源:民政部官网      时间:2019-11-14 11:49:19

   甸柳新村街道第一社区成立于1988年,社区面积0.4平方公里,现有居民2992户、11530人。近年来,甸柳新村街道第一社区坚持以党建为龙头、以自治为方向、以服务为根本、以文化为灵魂,探索出了一套以“4321”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工作法。

 
  一、以党建为龙头,提出“四个一”理念,提升社区党组织凝聚力
 
  甸柳新村街道第一社区原党委书记、居民委员会主任陈叶翠曾说:“社区那么大,单靠一个人永远也干不完,只有发展一批骨干力量,支部带党员、党员带骨干、骨干带群众,才能把社区工作做好。”社区党委分别从党委、党支部、党小组、党员四个关键点着手,通过总结实践“四个一”理念,有效增强党员的责任感、自豪感,提升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感召力,吸引党员、群众主动参与社区共建。
 
  (一)党委是“一盏灯”,定好路子把方向。“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社区的建设发展离不开党组织把关定向。为了把思想统好,社区党委认真贯彻上级决策部署,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及时把党的声音传进基层、落地生根。为了把路子领好,在事关社区建设发展的问题上,把以人为本、服务群众作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出了“人和乐居”工作目标,打造场所建设、文艺团体、志愿服务、敬老爱老等5大类25项民心工程,通过“以真情换真心”,让广大居民群众在社区有幸福感和归属感,为社区的发展定了调子。
 
  (二)支部是“一杆旗”,筑强堡垒竖标杆。“作用发挥好不好,还看支部桥头堡”。社区党委在落实创城等重大任务中,让4个支部争先扛旗,以支部为单位划分责任、细化任务,看哪个支部做得好、哪个支部冲在前;发动支部书记、委员、党小组长和普通党员进家入户、分片包挂,主动搞服务,种上责任田。
 
  (三)小组是“一张网”,精准联结兜好底。“上面千条线,下面一张网”。社区党委所辖14个党小组,横向链接化成片,纵向拓展织成网,将楼长、居民小组长和党员志愿者全部纳入网格。社区里的民情民声,从环境卫生维护到居民矛盾调处,从安全隐患排查到社区巡逻维稳,全部通过这张网来收集、传递、回馈、落实。
 
  (四)党员是“一团火”,凝聚力量当先锋。“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社区党委通过设立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党员志愿服务队、党员义务巡逻队,引导党员积极服务奉献社区,拉起了一支500余人的社区志愿服务队伍。辖区二汽改拆迁项目中,有些群众不理解政策,思想有顾虑,不愿意搬迁腾房,党委与开发商反复协调,合理优化安置方案,最大限度保障群众利益;广大社区党员积极响应社区党委号召,率先腾出自家房屋,进家入户做工作,片区的改造过程中,247户居民都签署了拆迁协议,无1户强拆,实现了快搬、快建、快拆、快回。
1.jpg
 
  二、以自治为方向,实施“三大”抓手,激活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内在动力
 
  居民自治是社区发展的方向,只有把大家都调动起来共同参与治理,社区发展才有活力。近年来,社区“两委”班子坚持“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难”,积极探索社区居民自治的新路子,通过“四方五步法”、“网格化治理”、“党员管家班”等三大抓手,从“替民做主”变“由民作主”,确保居民群众利益有保障、权利能行使,提升社区居民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一)探索“四方五步”协商流程,实现大家事大家议。“四方会谈、五步议事”是第一社区在街道指导下走出的一条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新路子。“四方”,即社区“两委”、党员代表、居民代表和利益相关方。“五步”,即收集问题、确定议题、协商议事、分流落实、监督评审等五个民主协商议事步骤。“四方五步”工作流程充分体现了社区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又促使党员自觉行使民主权利、居民合法行使民主自治权利,成为推动社区和谐发展的“金钥匙”。
 
  (二)推行网格化治理,汇聚各方参与社区治理。社区党委按照“有利于社区‘两委’加强管理、有利于党员发挥作用、有利于居民参加活动”的原则,科学划分社区网格,构建了以社区党委为核心的大网、以党支部为管理主体的中网、以党小组为工作支撑的小网、以党员和志愿者为着力点的网格。党委建在社区、党支部建在楼院、党小组建在楼门、党员分布在楼院中,形成了书记抓支书、支书抓党小组长、党小组长抓党员、党员负责联系群众的四级党建网格体系和责任落实机制,推进党组织触角向院落、楼栋延伸。通过“八进网格”工作法,把社区工作者、党支部书记、党小组组长、楼长、城管工作站人员、社区民警、专业社工、环保员等八类工作人员全部纳入网格,有效汇聚了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社区治理。
 
  (三)成立“党员管家班”,引导党员群众参与社区治理。在第一社区党委领导下,辖区内党员发挥专长,成立了由楼院环境管家服务队、医疗保健管家服务队、法律援助管家服务队、市民教育管家服务队、治安消防管家服务队、心理咨询管家服务队、扶老助残管家服务队、就业指导管家服务队、邻里互助管家服务队、文化体育管家服务队、正能量记者团、交通助兴管家服务队、共驻共建管家服务队、城市共治管家服务队等14支服务队组成的“党员管家班”,涵盖到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们就像一块大磁铁,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党员群众和多方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
 
  三、以服务为根本,创新两种模式,不断提高社区治理能力
 
  城市治理精细化的目标,必然要求社区治理走向精细化。第一社区通过创新服务模式,率先试点“全科社区工作者”及“四社联动”工作模式,用“绣花”精神和“工匠”精神做实城市治理的最小单元,更好为居民群众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
 
  (一)推行“全科社区工作者”工作模式,探索推进社区服务供给侧改革。社区积极推行“一专多能、全科服务”,每一名社区工作者都充分掌握八大类、83小项业务知识,只要一人在岗,所有业务都能受理,实现了单个社区工作者办最多的事、上门群众跑最少的腿。同时,打造“标准化、信息化、网格化”三大支撑,以统一的便民明白纸作为标准化办事服务指南,以一体化电子政务平台为手段,将社区工作者从传统的前台窗口服务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精力、人力下沉到社区中去,及时收集社情民意,准确把握居民诉求,面对面服务居民、处理问题。
2.jpg
 
  (二)推行“四社联动”模式,提升社区多方治理动能。通过健全完善以社区为平台、以社区社会组织为载体、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支撑、以社区志愿者为补充的“四社联动”社区治理模式,实现“四社”良性互动和顺畅沟通。在社区层面,利用社区活动中心,大力加强社区服务,开展了居家养老、卫生保健、文化服务、居民康复服务等。同时,充分发挥社区“两委”的主导作用,广泛调动各方力量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在社会组织层面,采用“搭台筑巢、外引内孵”的方式,从居民角度出发,根据居民需求,培育出“社区手工坊”、“邻里团”等多领域的社区社会组织,通过“公益银行”等形式,激发多方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促进社区社会组织良性发展。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层面,2007年,全省首家社工机构济南市基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社区成立;2008年,济南山泉社会工作服务社也开始与社区合作。特别是近年来,由历下区民政局出资购买的多个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在社区落地,为居民群众提供各类专业服务,广受好评。此外,社区常年与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高校建立合作关系,聘请高校专家为社区发展顾问,定期到社区指导;在社区设立高校实习基地,每年接收社会工作专业大学生到社区实践锻炼。在社区志愿者层面,充分发挥退休党员有能力、有时间、有爱心的资源优势,组建党群服务队,引导志愿者积极投入到公益项目中,积极开展义务理发、冬季扫雪等活动,并通过公益积分兑换调动广大居民的参与热情。目前,社区共有注册志愿者500余人。
 
  四、以文化为灵魂,打造“人和乐居”品牌,形成共建共享良好氛围
 
  社区不只是居民唱歌跳舞的地方,更是拢聚人心的地方。有了共同的社区文化,大家的心才会融会交流,才能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社区“两委”想尽一切办法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强与国内外高校交流与合作,打造出人人热情参与、民众幸福满意、各方共治共享的“人和乐居”文化品牌。
 
  (一)建强队伍。组建星光艺术团、抗大艺术团、小百灵少儿艺术团等,建立起舞蹈、合唱、民乐、模特、太极等17支文体活动队,吸纳居民群众500余人常年在社区活动服务,每年举办10余场文艺演出。
 
  (二)培育骨干。深挖社区居民骨干,培育百姓讲师,依托社区科普大学定期开展上善若水国学俱乐部、松鹤读报小组、翰墨轩书法班、老顽童电脑班、碧荷泉韵民乐班、人和乐剪纸班以及青少年“四点半课堂”等活动,组建社区“正能量”记者团,在活动中发现威望高、能力强的居民,并将其培养成社区居民骨干,通过他们调动更多居民参与的积极性。
 
  (三)打造品牌。坚持“一项活动抓出一个亮点,系列活动打造一个品牌”,以活动塑品牌,以品牌汇人文,通过“德蕴人和”四德教育系列活动、“童途有你”青少年教育系列活动、“朝花夕拾”助老服务系列活动、“人和乐”群众文化系列活动等,将第一社区打造成为“近者悦、远者来”的“人和乐居”。
3.jpg
[责任编辑: 崔凤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