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满洲里市:大力推进“国门党建” 筑牢祖国北部边疆安全稳定屏障
来源:      时间:2020-01-03 14:34:34

   近年来,满洲里市立足边境口岸实际,深入实施“北疆基层党建长廊”建设工程,以深化“五边行动”“北疆党旗飘”活动为抓手,以党建为引领,整合各方资源,大力推进“国门党建”,打出了一套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组合拳”,构建了组织共建、资源共享、良性互动的城市基层党建新格局,为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背景
  满洲里位于呼伦贝尔大草原腹地,东依兴安岭,南濒呼伦湖,西邻蒙古国,北接俄罗斯,边境线长54公里,面积730平方公里,人口30万,是全国最大的陆路口岸城市,曾连续三次获得“全国文明口岸”称号,六次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殊荣,是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普示范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CCTV十佳魅力城市,2012年被党中央国务院确定为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在全区乃至全国都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
  满洲里是拥有百年历史的口岸城市,因1902年东清铁路(即现在的滨洲铁路)的开通而建城。革命战争时期,满洲里就是我党与共产国际联络的红色通道,为共和国的诞生做出了重要贡献;建国后,满洲里作为我国的主要外贸通道,有力地支持了新中国的经济建设。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作为边境口岸城市满洲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满洲里市委结合自治区党委建设北疆党建长廊的总体部署,大力推进“国门党建”,把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发展的坚强堡垒、维护稳定的坚固基石、抵御渗透的钢铁长城,进一步夯实了党在边疆民族地区执政基础。
  二、做法
  市委立足边境口岸城市特点,深化拓展“城市党建一体化”工作成果,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优化整合城市各类党建资源,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2018年重点实施了国门党建“七个一”工程,让党的旗帜在口岸城市各个阵地高高飘扬。
  (一)建立“一体化”共建机制,形成思想共识。在边境地区完善“口岸党建一体化”运行机制,出台《关于加强边境口岸城市基层党建合作共建的意见》;根据满洲里口岸独特的“公、铁、空”三位一体的整体布局,成立口岸外事系统党工委,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督察制度》《定期评议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办法》《口岸联检联运部门政府评价和社会监督机制工作方案》等11项党建工作制度,推动党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在街道社区打造“区域党建一体化”工作格局,制定出台《中共满洲里市委员会关于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深入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迈上新台阶。全市街道(镇)全部建立了区域联合党(工)委,实行了“大党委制”,完善了工作例会、信息沟通和督查考核等制度。认真落实“356”工作机制,驻在6个边防派出所的8名民警兼任社区“两委”干部,2名边防派出所负责人兼任街道班子成员。在工业园区推行“党群服务一体化”工作模式,组建园区党建工作联盟,深入推进园区党群共建工作,以党建引领促进共同发展。在进口木材加工园区推行行业协会覆盖管理和“党工共建”指导相结合、互市贸易区采取“小微企业、集贸市场和街道社区党建融合共建”、国际物流产业园实施地企军警联建联创,社会组织孵化园坚持“一领+多元”管理体制和“双孵化、四同步”工作法。
  (二)搭建“一体化”共建载体,推进资源共享。共享红色教育资源。积极筹建国门党建学院,充分挖掘本土红色教育资源,使党性教育、红色历史教育、国防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强化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国家、国土、国防、国民”意识。建成了5个市级党性教育实践基地,开展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和党性教育。发行《国门党建》双月刊,全面展示全市党建工作新进展、新成就。共享网络党建资源。以“一云、一网、一图、一端”为核心架构,打造了集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智慧教育、智慧互动于一体的智慧党建云平台,将市本级500多个基层党组织和8000多名党员的基础数据整合到一个平台,设置了在线办转组织关系、流动党员挂靠、网络志愿服务、网上“三会一课”、在线学习考试等20多项日常教育管理和服务功能,实现了党的组织生活在平台上全过程留痕、全方位展示。投资300余万元,建成“口岸党建展示中心”,开通“满洲里口岸党建一体化信息网”和“口岸先锋”微博,更好地凝聚口岸建设的强大正能量。共享特色载体资源。结合边检、海关等部门执勤特点,创新“十分钟党课”“一杯茶思想汇报”“一刻钟支委会”等组织生活形式。开展“三联三带四创”、机关和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社区和“两新”组织“手拉手、促和谐”、边防民警进社区等活动,不断加深“身在社区、心系社区、服务社区、奉献社区”的理念;组织了“国家形象我塑造”活动,树立“同唱一支歌,共渡一艘船”的大局意识;探索了“三联”“三级调解”“三访三评”等工作方法,构建了党委领导、边防主抓、群众联动、各界参与的边境维稳工作格局。
  (三)凝聚“一体化”共建力量,实现同频共振。加强党员教育凝心聚力。创办党建纪实电视栏目《口岸先锋》,发行红色诗集《我那挚守着的信仰》,录制《满洲里·1928》红色广播故事,牢牢把握话语主动权;先后制作推出《暖城》《让党的十九大精神在边境口岸落地生根》等优秀党建专题片,策划《我们的传家宝》《伟大的旗帜》等特别节目,在自治区主流媒体和满洲里广播电视台播出;针对口岸城市出入境党员,制定《满洲里市境外党员教育管理办法》,在通关现场发放“出境党员教育提示卡”,强化外事纪律、文明旅游和党员意识教育。塑造服务品牌凝心聚力。创建了“党在我心中,我在群众中”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品牌,健全完善招募注册、活动记录、褒奖激励等制度,每年“七一”表彰志愿服务优秀团队和个人。建设国门、套娃等4个红色驿站,在广场等公共场所设立志愿服务站点20余个,全市100多个各级各类党员志愿服务队,每年都有近3万人次参与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扶危济困、法律援助、语言翻译、旅游讲解等志愿服务活动,做到了立足岗位作贡献、围绕中心有作为、关键时刻当先锋。强化基础保障凝心聚力。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基础在支部的鲜明导向,合理设置党支部,不断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有效激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与战斗力。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定期举办各领域“基层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在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选聘专职党建指导员和“第一书记”,实行专业化社会化管理;加大经费投入和保障力度,每年为每个社区匹配10万元民生资金,党员按不同领域制定标准下拨教育管理经费,党费使用上注重向基层和重点领域倾斜;高标准实现“三有”目标,2018年市区两级财政投入资金近2000万元,新建社区办公活动场所3个,总面积达4550平方米。全市建立了8个统一标识的党群服务中心,完善了党建宣传、党员学习、群团活动等功能,提升了党组织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三、成效
  “国门党建”的深入实施,大大促进了边疆口岸经济发展、深度开放、社会和谐、边疆安宁,使党的旗帜始终在祖国北疆高高飘扬。
  (一)筑牢了思想安全的“边境线”。通过整合红色资源,使党性教育、红色历史教育、国防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强化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国家、国土、国防、国民”意识。充分发挥党性教育实践基地的作用,利用一系列党建共建创新载体,牢牢把握了话语的主动权,加强了党员干部群众的理想信念教育,形成了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立足不同岗位,争当口岸先锋的良好氛围。
  (二)形成了口岸发展的“催化剂”。通过党建共建,深入推进中俄互市贸易区深度开放、中欧铁路货运班列常态化运营、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等一批深化改革项目,极大地激发了口岸经济发展活力。各联检联运部门开创了“延时服务式”“预约施检式”“随叫随办式”“假日值班式”四种服务模式,满洲里国际公路口岸率先成为全国“单一窗口”试点口岸,航空港率先在全国实现“三互”通关模式,铁路口岸已开通了54条跨境班列线路,年运行跨境班列占全国跨境班列的1/3,年货运量稳步保持在3000万吨以上,有力推动了“一带一路”建设。
  (三)铸就了边境稳定的“稳压器”。强化“帮扶强边”工作举措,开展了“万名党员帮扶、千户家庭解困”“党员干部进社区、引领服务零距离”等系列活动,共帮扶居民群众2万余人次,解决实际问题1。7万余件。各边防派出所与社区共同开展治安巡逻为主、视频监控为辅的全天候动态化防范模式,有效地维护了边境地区的安全稳定。
  (四)打造了强基固本的“压舱石”。各社区“三有一化”水平大幅提升,新一届社区“两委”成员大专以上学历占98。9%,社区党组织全部配备了专职副书记;社区工作者工资待遇正常增长机制逐步完善,全市社区工作者月平均工资达到2485元;社区办公活动场所条件持续改善,平均面积达1268平方米,其中500平米以上的11个;建立了以“政府投入为主,驻区单位协助,社会力量辅助”的多渠道保障机制,各社区年可用经费均达30万元以上。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恢复了“市-街道-社区”三级管理体制,减少了行政管理层级,提高了行政运行效率,初步实现了“强街道、精社区”的目标。
  四、启示
  在工作实践中,我们通过抓基层、打基础,不断强化推进新时代国门党建工作的举措,使党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口岸城市的执政根基更加稳固,形成了以下几点重要启示。
  (一)推进国门党建,必须坚定不移地扛起地方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的主体责任。近年来,满洲里市委不断强化抓基层党建工作的主体责任,通过建机制、拓载体、做服务等一系列强有力举措,引导基层党组织书记强化主责主业意识,形成了固本强基的鲜明导向。实践证明,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不是“虚功”,只有通过实打实的硬措施来保障基层党建工作责任落实,不断提升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才能推动形成边疆民族地区各级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二)推进国门党建,必须坚定不移地强化共驻共建的共同体意识。满洲里市是典型的边境口岸城市,驻在条管单位、军警部队多,外来人口多,形成了开放包容的城市精神。近年来,满洲里市充分发挥地方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引导党群、地企、军民等各方打破固有条块分割藩篱,探索形成了“一体化”的基层党建工作格局,并逐步演化提升为“国门党建”的核心要素。实践证明,做好边疆口岸城市的基层党建工作,必须强化共驻共建意识,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局面,并打造独具口岸城市特色的国门党建工作品牌。
  (三)推进国门党建,必须坚定不移地统筹好党的建设与党的事业的关系。近年来,满洲里市委致力于统筹好党的建设与党的事业的关系,通过实施“一体化”党建工作模式,把党建工作融进口岸经济发展、基层治理、城市建设、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着力在边境地区、街道社区、工业园区有效整合党建共建资源,有力地促进了各项事业发展。实践证明,抓好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必须强化融合思维,促进党的建设与中心工作的有机融合,实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以国门党建的有力举措保障深度开放、口岸通关、产业升级等事业健康发展,形成了各级党组织一心一意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良好氛围。
  (四)推进国门党建,必须坚定不移地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近年来,满洲里市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战斗堡垒,领导和引领各级组织将口岸优势逐步拓展为发展优势,使一批制约口岸发展的瓶颈问题得到有效化解。实践证明,抓好边疆民族地区口岸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必须以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为重点,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把党的主张转化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
[责任编辑: 雷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