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市:推行“融合党建”模式 聚力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服务水平
来源:      时间:2020-01-03 13:36:51

   赤峰市把党建引领贯穿城市基层治理各方面全过程,针对同一屋檐下块状围墙多、左右统筹少,层层压担多、上下联动少,体内循环多、内外互动少等问题,打破各类党组织地域、层级、隶属关系壁垒,探索推行六种融合模式,推动各类组织同下城市基层治理“一盘棋”。

  推行“区域化”共驻共建式融合
  依托全市335个市、旗县区、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阵地,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统筹协调功能,在全市44个街道、291个社区成立“联合工委”“联合党委”,吸收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担任兼职委员,通过签订共建协议、召开工作例会、相互通报情况、双向述职考评等方式,推动区域共商共建、共治共享。松山区兴安街道探索推行“街联社建统一管”工作法,对辖区单位实行“编组入网”“三个清单”管理,解决街道社区历史遗留“老大难”问题8个。红山区铁南社区联合辖区内27家单位党组织成立社区“大党委”,推行共建准入、书记轮值、多网合一、清单管理等制度,推动棚改社区和谐共治。
  推行“跨域抱团”联建共促式融合
  聚焦城市各类组织中心任务和重点工作,发挥党组织纽带联结作用,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和党建工作嵌入形式,采取“社区+社区”“社区+机关”“社区+园区+企业”等形式建立党建联合体,让党组织先行“搭台”、经济发展后续“唱戏”。赤峰和润农业有限公司党总支联合驻地建昌营村党委、内蒙古农发行党委、内农大农学院党委、北京丰台区种子管理站党支部等26家单位党组织成立和润农业产业联合党委,构建“要素型”党建联合体,合力解决土地、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问题,推动企业发展、地区脱贫和群众增收“多维共赢”。截至目前,全市共组建“跨域”型党建联合体300余个,引领出近千条红色“产业链”“经营链”“治理链”“服务链”。
  推行“中心社区”以强带弱式融合
  按照地域相邻、以强带弱、整体提升的原则,以基础条件好、示范带动能力强的社区为“中心社区”,吸纳周边党建资源匮乏、综合条件薄弱的老旧社区和其他单位组织成立“中心社区”联合体,通过组织联结、活动共搞、资源共享、难题共解等多种形式,推动优势互补、强弱共进。松山区振兴街道以永业社区、金御华城社区为中心,组织南片6个老旧社区和北片3个老旧社区、14家单位成立“中心社区”党建综合体,通过信息资源联享、群众需求联解、公共服务联供、文体活动联谊、困难群众联帮等举措,实现强弱联动、服务共享。
  推行“双报到”结对互动式融合
  按照每个机关单位至少联系1个社区、每名在职党员至少到1个社区报到的标准,组织全市1100多个市、旗县区直机关单位与社区结对,2。38万名机关单位党员到社区报到开展服务,形成了“社区吹号、机关报到,支部吹哨、党员报到”的良好局面。克什克腾旗按照机关党员特长组建志愿服务队,实行组团报到、个人报到“积分制”管理,对不报到、报到不达标的,取消党组织评先评优和后备干部推荐使用资格,变“请不来”为“自愿来”。
  推行“红色商街”两个覆盖式融合
  根据商务楼宇、商圈市场等新兴领域特点,在抓好建制性党组织组建的基础上,依托街道社区、行业主管部门等单位党组织,在商业步行街区建立党群服务站,统筹推动“两个覆盖”提质增效。红山区长青街道党工委依托维多利商厦联合党支部,建立覆盖周边商务楼宇、商圈市场“红纽带”驿站,将党建、群团、司法、劳动、计生、民政、文化、金融等服务延伸到商户门口,打通服务“最后一米”,有效凸现了党组织政治引领和连心服务功能。
  推行“智慧党建”线上互动式融合
  适应“互联网+党建”趋势,依托现有网络服务资源和信息管理系统平台,把基层党建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把体制内和体制外各类优势资源有效融合,拓展智慧政务、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智慧公益和智慧电商等功能,推动大数据支撑、大平台互动、多部门联合。巴林左旗西城街道党工委把30多个部门130多项工作的相关法规、工作流程、办事程序以及120个社区网格家庭信息汇入“智慧党建”服务中心平台,实行“呼叫式”“一键式”服务,解决了社区活多人少、为民服务“心有余力不足”的问题,实现了党建工作与社会治理服务的深度融合。
[责任编辑: 雷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