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高新区凌水街道庙岭中心社区“互联网+社区” 让居民生活更便捷
来源:全国社区网络春晚 时间:2020-01-03 11:24:11
大连高新区凌水街道庙岭中心社区毗邻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大连东软信息学院等高校,服务管理3个居民小区,共3357户居民。居民中青年群体占总人口的73%,0-18周岁占18%,60周岁以上老人占9%;居民中有“中科院院士”1人,大中专及学校老师300余人,软件工程师1300余人。社区现有工作人员17人,党员48人,登记在职党员102人,居民小组15个,楼长15名,志愿者579人,作为一个殷实型住宅小区,社区居民以大学教授、教师与IT行业的白领阶层等“高学历、高薪资、高素质”人群为主体。
大连高新区凌水街道庙岭中心社区始终秉承 “从居民需求中起步、在居民满意中进步”服务理念,借助“互联网+社区”服务管理模式,突出党建引领社区建设,以群众需要为导向,以权益共享为核心,逐步搭建智慧社区,形成生活便利的社区生态圈。
一、“互联网+党务”,打造网络党建
1、利用网络新媒体,打造党建新平台。针对党员群体“学历高、素质高、”的实际,社区主动对接、积极融入“互联网+”,探索“互联网+党建”模式,利用社区公众号、社区微博、手机客户端、社区qq群和社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等载体,让互联网与传统“三会一课”结合,支部开通了“微党建 ”,社区党建有了新模式、党员互动有了新平台、党课教育有了新手段。我们在社区微信公众号中开设“微党建专栏”,设置了党员微党课、书记直通车、党员在行动等功能模块,定期推送党建基本知识、中央宣讲团宣传十九大报告的视频以及各类专家的讲座等视频,通过观看、学习,引导党员学习新党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内容,截至目前已上相关党课内容23课时,惠及党员159名。社区还利用线上媒体开展“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十九大”岗位讲述活动,两个支部48名党员共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两会金句”,谈理解,谈感受,围绕自已的亲身经历和身边典型模范的先进事迹进行讲述,102名在职党员亮身份,在工作中挖掘亮点、对标学习,参与社区政策宣讲、志愿服务、扶贫帮困等志愿服务项目,共计开展服务1206人次,立起合格党员的标尺,增强了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和向心力。
2、挖掘社区党建资源,实现党建多元共治。社区以党建工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充分发挥社区党总支的统筹协调和领导作用,积极整合区域党建资源,引导辖区物业、社区警务工作室、驻军某部、社会组织、业主委员会等组织多元参与、共同治理,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组织党建联盟等形式,形成区域化党建大格局。社区党总支通过互联网拓宽群众路线途径办法,细心倾听居民群众的心声,充分了解居民群众的诉求,积极为居民群众排忧解难。特别是组织开展的党员“大走访”、“星级支部评比”、“党员志愿服务”、 “在职党员进社区”等党建活动,进一步密切了党组织、党员干部和居民群众之间的联系。在“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活动中,党员干部与社区居民代表10余人,面对面倾听诉求,摸清实情,了解居民的实际困难,收集整理群众反映相对集中的小区停车混乱、公共绿地被占等意见、建议5条,社区积极向街道、园区管委会反映情况,通过协调各方力量,较好地解决了居民在小区占用公共绿地种菜的问题,还居民一个舒适的环境。建立社区与居民联系网络平台,通过互联网拓宽群众路线途径办法,细心倾听居民群众的心声,充分了解居民群众的诉求,积极为居民群众排忧解难。
3、强化线上宣传引导,打造网络宣传阵地。社区党总支注重强化线上宣传工作,利用开通2个党员微信群线上平台设置的“微党课、书记直通车、党员在行动、@书记、我给支部留个言”等专栏,打造网上宣传阵地,把党建工作重点、年度工作计划、近期工作要点、每月工作亮点等通过平台进行宣传,社区还组织了“党员巡讲团”,开展支部书记讲党课、老党员讲党课活动,将讲课内容制做成视频,上传至网络平台共享,这些措施让那些身体不便的党员足不出户、让不能及时到社区参加党组织活动的党员能够随时随地补课,在家也能参与党组织的活动。社区还利用QQ群、微信群等网络媒体与党员进行讨论,开展宣传引导工作打造网络宣传阵地。
二、“互联网+政务”,惠及群众办事
1、开展网络问“政”机制。在上级业务部门指导下,社区厘清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民委员会权责边界,规范社区居委会开具的各类证明,列出清单,通过社区宣传栏和公众号向居民公示,实行区、街、社区“三级代办”制度,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社区还通过宣传栏、网络平台,把社区居民委员会依法履职事项清单和协助政府工作事项清单公布到社区微信、微博、QQ等公众平台,让居民更方便、快捷知晓办事流程,方便办理事务。
2、建立管理 “1+2+n”线上联动机制。设立小区居民议事厅,建立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完善小区议事协商机制,设立通过网络微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活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1是发挥社区党总支统领作用成立工作群,2是以两委班子成员组建党支部党员群和居委会工作群,n是以文化活动、志愿服务、社会组织、辖区物业等组成的多种工作联络群,形成“1+2+n”线上联动机制。实现信息共享,传达更畅通。在社区建设中发挥议事、监督、协商的作用。拓展以小区、楼宇和院落为单元的居民协商自治模式,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1+1+1”即“一名社区工作人员+一名物业工作人员+一名楼长”联动体系,包括小区宠物狗放养、物业保洁、业主委员会、违建等问题,做到第一时间发现服务需求和管理问题、第一时间跟进服务、解决问题,截止目前共协调解决问题16件。实现“我的社区我做主、我的家园我有责”,形成多元共治、事情共商、资源共享、群众自治的格局。
3、落实服务“一站式办公首问”负责制。社区向居民提供低保申请、医保、教育、就业培训等服务。推行首问负责、一窗受理、全程代办、服务承诺等服务制度和上门办理、预约办理、自助办理、委托代办等服务方式。以及在小区内定期召开现场办公会,开展零距离办公和流动式办公服务。实施错时、延时、弹性工作制,努力实现群众在哪里,服务就在哪里。
三、“互联网+诉求”, 畅通沟通渠道
1、“线上通道”解难题。社区把小区近期或者是重点工作完成情况、惠民政策、办理工作流程等信息推送到线上平台,方便居民查询和了解。居民可以不受地域、时间、空间的限制向社区反映情况,社区不受地域、时间、空间的限制可直接通过微信、QQ等线上平台随时随地解决居民的困扰,实现社区和居民的零距离对接,通过“点对点的线上互动”解决因没时间“面对面线下交流”带来的弊端。目前社区公众号累计关注人数1100余人,微信群、QQ群累计人数5000余人,阅读数量达10000余人次,微信群、QQ群截止目前累计接待居民提出的问题共计900余件。
2、“议事通道”解民忧。通过“我给主任留个言”、“@社区”等线上服务项目,建立信息收集、反馈机制,通过征集居民的“微心愿”,切实找准群众诉求的交汇点、社区矛盾的聚集点,收集“我想要”诉求类心愿、“我愿做”志愿类心愿、“我期望”建议类心愿科学制定方案,组织居民代表“聊一聊”、会同物业公司“谈一谈”、联合职能部门“议一议”等方式,将群众“微心愿”划分为“立即实现、近期可以努力实现和未来有望争取实现等不同层级类别,确定时间表和责任单。2年来通过这种方式收集居民诉求23件,合理解决了居民反映的12件诉求。
3、“自治通道”解民意。利用网上会客厅、小区论坛、微信群、QQ群,居民自已发表小区建设的意见、建议。互相讨论,发布文明、不文明现象的随手拍照片,共议小区事,针对小区停车问题、业委会问题、小区绿地种菜等问题进行探讨、互议,一些即时性的不文明行为得到有效解决,文明行为得到大家的认同。逐步建立起网上居民代表制度,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热情高涨。通过居民自我管理,自发解决小区问题累计50余件。
四、“互联网+安全”,建设平安社区
1、探索社区应急管理新模式。依托社区中心警务室天眼工程、小区物业的378部监控摄像、2个监控中心,主要覆盖地下停车场、小区周界、电梯内及休闲广场,实现小区内全方位视频监控无死角,及时发现隐患苗头、处置突发事件。
2、开展消防安全宣传培训。为方便社区居民了解消防常识,掌握消防知识,社区积极争取街道的支持,在小区内建设了省内首家实景体验式消防知识宣传中心---“智能消防逃生体验馆”。体验馆引入了目前国内顶尖的数字媒体展示技术,声,光,电,模,景互为结合,注重消防知识体验和逃生技能学习,是一座科技性、娱乐性、知识性兼具的数字化科普展馆全馆共划分五大展示模块,各个模块互为补充,布设多个实景,涵盖了火灾基础、烟热逃生、家庭消防、公共消防、多媒体数字培训,能使参观者接受到全面的消防知识培训。体验馆不仅为社区居民带来了全新的消防知识和直观感受,还能够满足周边社区、学校、工厂、幼儿园等单位的学习需求。开馆以来,每天接待120人参观学习,累计有20000余人来体验馆学习消防知识,通过在智能消防逃生体验馆系统的学习体验,可有效以及预防应对各类火灾突发事故。
3、建立消防监控网络平台。社区内共有35家较大型的商户,这里人员密集、火灾隐患大。针对这上实际,社区牵头,为35家商户免费安装智能烟感器和监控摄像头,这些感应装置与社区消防站报警平台的消防监控中心联网,安装商户下载“城市云盾”软件,通过APP随时随地掌握单位消防安全情况,消防监控中心通过智能监测设备第一时间发现火灾隐患,并迅速联动社区微型消防站、社区警务室,物业单位、社区网格员等多方力量,真正实现救早、灭小与“3分钟到场”扑救初起火灾的目标。社区、物业、派出所、消防队多方联动,实现了宣传与监管并行,人防与技防并重的立体化,智能化的社区安全工作新模式,有效提升社区安全管理水平。
4、延伸智慧城管平台服务。社区主动对接智慧城市管理系统,通过“智慧城管”平台,实现信息收集、案卷建立、任务派遣、任务处理、处理反馈、核实结案、综合评价等7个环节的工作流程,为居民创造便捷、舒适、宜居的城市环境。通过智慧城管微信群对社区实施网格化管理,实现安全隐患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即时上传平台信息,发现问题及时联动市、区综合执法部门、街道城管部门发现问题,目前已解决378件问题。
五、“互联网+生活”共建幸福和谐
1、建立“蒲公英”志愿服务平台。围绕社区治理多元化,推进社区志愿服务制度化和社区便民利民服务多样化,以志愿活动为抓手,通过整合辖区资源、公开招募等方式,组建线上的“蒲公英”志愿服务平台和线下“蒲公英”志愿者服务队,为辖区居民搭建平台拓展志愿服务范围,开展助老、爱幼、环保等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为居民提供家政维修、生活救助、情感关怀、心理咨询、权益保护等帮扶解困志愿服务项目。
通过线上平台征集居民需求、招募法律、助残、敬老等志愿者群体,发布信息,组织志愿者开展送理论、送文明、送艺术、送岗位、送健康、送教育、送法律、送安全、送便利、送关爱等“十送”志愿服务活动,社区与辖区内商户签订惠老服务协议,开展“众商联盟”等志愿服务项目,如超市、便利店为70周岁以上居民购物提供免费送货上门服务,80周岁以上居民购物享有九五折优惠,理发店免费为80周岁以上老人上门免费理发。同时平台还提供按照志愿者将参与公益服务的时间存储,或用积分兑换物品。社区还联合物业、辖区商户为居民开展“我爱我家”便民服务日项目。为居民送去免费理发、免费清洗油烟机、为高龄老人提供免费擦玻璃、收拾家务等服务。“二手物品巧置换”服务项目。辖区居民把家中闲置物品通过微信平台、QQ群等网络平台、联合物业不定期开展二手物品置换活动。
2、组建“阳光e站互助之家”。社区以建立志愿者服务队伍、开展志愿活动、成立互助组织为抓手。引导鼓励小区居民根据兴趣爱好、生活习惯、个性诉求组建成立不同类型的“草根性”组织,使小区居民有了更多的联系纽带。组建“阳光e站互助之家”,推行家庭互助养老模式以社区引导并组织辖区内的老人,按照其兴趣爱好、生活习惯、身体状况等,自愿组成3—5人的互助养老“小家庭”,一人有事,众人帮忙,大家都感觉身边有了一群亲人。社区采取结对帮扶和邻里互助的方法,即一个工作人员、一个楼长包一位老人、同时组织志愿者采取轮值的形式,坚持常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重点围绕元旦、春节、母亲节、中秋、国庆、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坚持节日和日常志愿服务活动相结合,为老人提供家政服务、亲情陪伴、医疗义诊、心理辅导、户外健身、发放温馨提示卡等服务。 通过定期打电话、走访、探视和邻里守望等形式,加强对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和高龄失能老人的帮扶。
3、健康小屋守护居民健康。社区的健康小屋,配备有先进的健康检测仪器,免费为居民进行健康监测,自动记录存储个人历史健康状况信息,根据历史记录做出健康评估服务,形成动态的健康信息,依据智能专家系统和健康知识库,为每一位居民建立个人档案,完成数据统计分析和健康指导干预,提供自助康复等服务。居民通过手机短信或APP客户端即可接收健康指导建议。社区还设有“人口健康活动中心”,中心设有妊娠演变观摩区、多媒体互动学习区、虚拟报警体验区、等多个功能区。通过文字、图片、视频、感官体验、互动游戏等多种方式,全面而深入地向广大社区居民提供人口精神健康、心理健康、身体健康、生殖健康等诸多方面的服务。大力倡导科学生育、健康成长、珍爱生命的健康生活理念,从而大力提高辖区居民家庭健康水平和家庭发展能力,增强居民的幸福指数和获得感,有效促进家庭健康幸福。
4、环保从我做起,创建绿色社区。开展“环保从我做起,绿色文明社区”的启动仪式活动。通过线上移动互联网旧物环保兑换积分模式整合再生资源全产业化和便民服务模式化,打造“环保社区生态服务产业圈”,宣传绿色环保理念,推动垃圾分类,改善生态环境。社区与第三方达成共识,由第三方提供兑换回收APP,采用互联网+回收模式,居民在线上进行预约回收,第三方负责提供生活用品进行积分兑换,倡导大家行动起来,从我做起,做好垃圾分类,树立旧物循环利用、低碳生活理念。
[责任编辑: 彭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