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多福社区:与邻为善 以邻为伴
来源:      时间:2019-12-29 14:46:49

   多福社区多年前是典型的弃管难治社区,下辖四个老旧小区,环境差、治安乱。

 
  党的十八大以来,多福社区不断创新社会治理的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法手段,建立起以社区党委为核心、基层党支部为延伸、社区居民自治、社会单位共建的社区管理机制。
 
  2013年8月30日,是多福社区居民最难忘的日子。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多福社区看望居民,与大家座谈。总书记指出,社区建设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道出了社区建设的要义,我们一定要落到实处。”街道社区、小区居民勠力同心,构建起多元参与、共建共治共享“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在多福小区内的汇福门上有一副回文联:“多福人人人福多,顺心事事事心顺。”
 
  这是一位社区居民的手笔,也是如今多福社区生活的写照。
 
  芳菲四月,草长莺飞。记者走进多福社区,蹲点调研,观讲信修睦,听笙磬同音,探寻多福社区从老旧弃管小区变身多福和谐之地的转变之路。
 
  党建大院 群众感到党员就在身边
 
  这些天,81岁的夏秀兰看着社区党员为她家的事忙前忙后,心里暖暖的。
 
  不久前,夏秀兰家意外失火,社区党员干部纷纷赶来疏散群众、引导消防车。火灾过后,大伙儿又帮着老人清理现场。
 
  看着失火后破碎的家,夏秀兰心里发愁。她的困难已经装在社区党员的心里,有党员把她接到家中暂住,社区党委抓紧张罗帮助她重建新家。
 
  多福社区居民遇到困难,从来不会无解。因为多福社区居民身边有一张由基层党组织搭建的“民心网”。上面牵总线的是社区党委,中间搭线的是覆盖楼宇、依托群团组织的基层党支部,末端是社区居民中的党员骨干。
 
  “居民的事一般都是琐事,就像鞋里的沙子,不伤人但硌脚。跟身边党员聊一聊,党支部和社区党委都能帮着解决。”张文霞和丈夫尚阳分别作为治安防范党支部和退役军人梦之队党支部的书记体会颇深。
 
  以党建带群建,以党心连民心。几年来,在多福社区党委的指导下,社区成立了12个基层党支部,畅通民情民意,协助社区党委切实解决了有关人民安居、社会安定的重点难点问题。
 
  多福社区党委又将这种模式扩展到社区以外,与驻街单位进行党组织共建,吸纳更多资源参与社区管理。记者蹲点调研时正赶上多福社区的党日活动,驻街的国家电网沈阳供电公司沈河客户分中心党员来到社区检查供电线路,清理小广告。看到他们,熟络的居民都热情打招呼。“小区过去没有路灯,大伙晚上跳舞都得摸黑,他们帮助联系,为小区免费安装了路灯,这可解决了大问题。”社区居民告诉记者。
 
  借助组织共建,客户分中心把服务延伸到社区里。社区老年人多,腿脚不方便,工作人员定期上门提供购电服务。居民用电出现故障,党员服务队随叫随到。
 
  由基层党组织搭建的“民心网”,使多福社区成为党建大院。如果有问题出现,党员会随时出现在群众身边。
 
  平安大院 居民成为社区治理的参与者
 
  4月4日的沈阳,风卷黄沙。
 
  多福小区内行人不多,几位身穿红马甲的小区巡逻队员在风沙中分外显眼。
 
  “这大风天还巡逻呀。”记者刚一开口,风沙就扑进嘴里。“每周四上午是我们这一组巡逻,现在风干物燥,越是风大越得出来看看,防止火灾发生。”巡逻队员宋秀琴紧了紧帽子和口罩。
 
  看到“红马甲”走过,一位一楼的居民出来招呼两名男队员,“兄弟,家里有卧床的病人,帮忙给翻个身啊。”
 
  巡逻队员魏学军急走两步进屋帮忙,“巡逻队不仅负责治安防范,居民有事招呼一声,队员们都会搭把手,每名队员都是志愿者。”
 
  巡逻队是小区居民在社区改造后自发成立的,负责治安防范、摸排流动人口、排查安全隐患,开展志愿服务。
 
  包括巡逻队员在内的所有社区居民,对如今美好的社区生活都格外珍惜。
 
  “小区到处都是居民搭的偏厦子和小开荒地,垃圾成堆,苍蝇乱飞,打架斗殴、丢东西是常有的事……”郭东辉是老住户,对改造前的“脏乱差”印象深刻。
 
  2009年3月,沈河区委、区政府投入800余万元对多福社区进行全方位改造。
 
  “虽然是政府掏钱,咱居民也得上心,谁家装修不盯着点啊。”对改造充满期待的社区居民主动和社区干部一起,上工地、跟进度、盯质量,把意见建议随时反馈给社区和施工单位,帮助社区干部分担工作。
 
  短短几个月的改造工程,让多福社区的环境大变样,也让居民与社区关系大改善,许多居民从社区治理的旁观者转变为社区治理的参与者,昔日的“不安大院”变成了平安大院。
 
  “改造前,居民对社区意见不少。参与改造,居民切身感受到了社区治理的不易。改造后,居民自发成立巡逻队、志愿者服务队等各类群众组织,配合社区管理、开展居民自治、维护改造成果。”多福社区的几任党委书记,都感受到这种变化。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社区和居民瞄准共建共治共享的目标,不断创新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每千户设一个网格,下面每300户为一个责任区,随时将排查和收集到的各类信息进行分类处理,确保琐事不出网格、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难事不出区里。
 
  幸福大院 社区每一天的生活都承载着“福文化”
 
  “咱小区,名中有福,也处处见福。”多福社区“福文化”研究党支部书记郭东辉给记者当起了导游。
 
  进小区大门,迎面就是21米高的“迎福墙”,“这可是沈阳市最大的‘福’字”;右侧是由2000余户居民每家题写一个“福”字组成的“千福榜”,福田广场上的“祈福石”背面刻有居民耳熟能详的《福颂》……
 
  “眼里看的是福,脚下走的这条主道叫福路,路灯下面挂着《祈福规》。”
 
  多福社区在改造过程中,根据地域特色和文化背景融入“福文化”内涵,建造了“福文化”地标“多福八景”,并以八景为主题发行了邮票。
 
  除了福元素景观,多福社区还将独特的“福文化”融入各项文化活动中,每一天社区生活都承载着“福文化”。
 
  春日的午后,记者循着音乐声来到位于社区二楼的“睦邻舞台”,“心之梦”舞蹈团的“演员”正在为月底的广场舞比赛排练着。
 
  “我们这热闹得很,春节送春联、元宵办灯会、端午包粽子,还有邻里节、‘幸福大集’,大伙就像一家人,可亲热了。”居民丛龙江对“多福大院”的生活特别依恋,前几年儿子买了新房劝他搬去一起住,可他就是舍不得离开这个幸福大院。
 
  一年当中,多福社区居民最盼的,莫过于中秋“百家宴”。
 
  每年的中秋节前夕,福路上都热闹非凡:舞台上载歌载舞,舞台下百十张桌子一溜排开,社区居民齐聚一堂,彼此品尝着邻里的拿手好菜。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来我们社区考察时还称赞这‘百家宴’呢,对社区能用这种方式将大家聚到一起,给予了肯定。”社区居民尹秀英兴奋地告诉记者。
 
  7年来,多福社区把“百家宴”办成了“千家宴”,成为邻里互助、千家和谐的嘉年华。
 
  与邻为善,以邻为伴。丰富多彩的“福文化”活动成为促进邻里和谐最好的“润滑剂”。社区里管事的人多了,互帮互助的事多了,大伙儿仿佛是一家人。
[责任编辑: 彭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