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四海社区:由民作主工作法
来源:      时间:2019-12-29 10:22:15

   一、四海社区基本情况介绍

 
  1958年,原四海机械厂正式挂牌运营,厂内共占地1058平方千米,共有职工538人。2004年宣布破产,2013年1月12日正式挂牌成立四海社区。四海社区坐落于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大道以东,涵晖路商城段以西、东门路以南、赤壁大道以北,以原黄冈市四海机械有限公司家属院为主体,整合江家湾、黄州商城所在小区而组建的混合型社区。社区总面积约0。6平方公里,辖区内有1个物业型小区,10个老旧小区和私房住户458户,现有居民14682人,有60 岁以上老人4506人,占总人口的32%。辖区内直管党员98名,含党小组长8名,现有工作人员9名,网格员6名。社区内先后组建了4支内生社会组织,分别为太极舞蹈队、黄冈点子牌子锣鼓队、龙灯理事会和五老减灾预警队,4支队伍的领袖均为社区党员。“四海同心同德,一切为了居民”是社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四海社区先后被评为“湖北省救灾示范社区”、湖北省第四届社区公益服务创投大赛一等奖、湖北省第三届社区公益服务创投大赛二等奖等。
 
  四海社区基础配套设施较完善,在辖区300米的范围内有便捷的医疗保健系统分别是黄冈市妇幼保健院和黄冈市中医院,距辖区500米的范围内有教育系统是东门小学。辖区周边设有小商品市场、电力、电信和成熟的商业娱乐圈,为辖区内的居民的衣食住行都提供了便捷,也让居民的生活更加惬意。
 
  社区的下级组织为黄冈市工商银行宿舍、扬子江还建小区、黄冈市军休所、黄州区民政局、江家湾、黄州区正富公司、黄冈市勘测设计院、天成商贸有限公司、东湖粮管所宿舍、保利壹号公馆、黄商购物中心。
 
  二、四海社区由民做主过程
 
  为了更好的服务社区,为了让群众更全面地表达自己的诉求,为了让居民感觉更平安更幸福,四海社区在实践中摸索出“自我赋权”的社区工作法。在社区工作实践中,通过学习伟创社区社会组织培育与发展中心的专业社会工作方法,在活动中引导居民自我赋权、自我组织起来、自我行动起来,唤醒居民主人翁意识,发挥居民主体作用,促使居民关心社区事务并一起参与其中,共同改善社区生活质量。
 
  (一)由民做主产生背景
 
  四海社区是一个以城中村及棚户区为主的老旧社区,背街的无名小巷比较多,加上四海社区并没有物业部门来管理,社区辖区内随处可见四海企业改制后居民们乱搭乱建的棚户房和无序堆放的生活垃圾,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四海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原改之前四海企业遗留下来的职工宿舍区的房屋大多很破旧,电线外露日益老化,再加上社区辖区内较多的居民点,包括北部的江家湾内的房屋都是居民搭建的私房,基本上都没有整体的合理的统一规划,违章建筑非常繁多,又没有社区内专门的安全通道,社区的地势低洼,下雨路面积容易积水,汛期楼道淹水,存在大量的安全隐患。社区内大部分的家庭子女都选择在外打工赚钱,家中的留守老人和小孩为大多数,而且有很多本身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没有人照顾。其中老人、小孩、残疾人都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在灾难面前更加缺乏自救自助的能力,他们最容易成为各类不可预测灾难的受难者。在如此情况下,防灾减灾成为社区治理的头等大事。由于居民群众的防灾救灾意识薄弱,缺乏专业有效的急救知识技能,老年人行动能力和反应能力迟缓,社区资源和服务能力有限,所以组织和动员居民共同加入社区的防灾减灾行动,让居民自我赋权,实现社区自治是社区工作的着力点。
 
  (二)由民做主开展调查
 
  社区内的工作人员袁倩等人在四海社区已经工作了很多年,她们一方面对本社区辖区内的大部分居民状况都比较熟悉,另一方面接受了湖北省的专家团队们在黄冈市黄州区做的相关方面知识的系列培训。秉承“社区是居民的、我们共同行动”的社区工作理念,和“让有意愿的人先行动起来”的社区工作思路,遵循我国现阶段的城市化进程中,社会建设和发展的首要宗旨便是为人民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而奋斗,这就是说在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要从一而终地将核心和重点放在公民身上,一切政策为了人民的需要、全面促进个人的进步提高和发展,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开展符合民意的大小工作。结合本社区的实际情况,首先将目标锁定至社区内的35户“五老群体”,即老党员、老医生、老教师、老模范、老干部(老党员有素养、老医生有技能、老干部有号召力、老教师有口才、老模范有榜样)。
 
  在社区内外的相关团体组织培育和建立的重要条件都已经确定后,社工们在社区众多网格员和楼栋长带领下,随机选择51户居民进行入户走访,向他们说明社区目前的问题,并通过宣传居民自我赋权与居民自治的理念,加强他们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社区治理工作,在收集记录大家的意愿后,统计出有意愿参与此次活动的大约有60人左右,将第一次需求分析活动安排在2016年5月6日。随后由每位楼栋长及每片负责区域的网格员通知到每一位有意愿参与的居民,一切以自愿为首要原则,届时有参与意愿的居民到准时到社区2楼201多媒体会议厅参加社区活动,大家一起讨论解决相关的社区问题和社团培育事宜。
 
  (三)由民做主表达意愿
 
  需求意愿调查活动由社区工作者袁倩来主持,吴振等工作人员在一旁观察记录,充当助手和观察员。活动开始以“姓名大串联”、“他我介绍”等破冰游戏使居民彼此熟悉,接着运用参与式需求调查技术,鼓励居民大胆自由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意愿,引导居民以“我”为圆点,思考“我们社区有哪些安全隐患”、“对于安全隐患我的担心是什么”、“消除隐患和担心我可以做什么”,这一步骤让居民意识到自己是社区的主人,有责任和义务管理社区,分别让参与者在发放的便签纸自由地写下自己所有的需求和意愿,一张卡片写上一个需求和意愿,可写多张,集思广益,写完后社会工作者引导参与者自行将需求和想法集中罗列张贴出来,并按照想相同的纵向贴,不同的横向贴的规则,将所有需求和意愿充分展现。张贴完毕后就是分享环节,在场社工整理好分类后,将其分门别类陈述出来,分享给大家。大家的需求包括社区的安全问题、 老年人娱乐生活的需要、社区环境需要改善等。分享完毕后让参与者按照531打分法,对分享的需求按照自身的认同程度进行打分并签字,即将自己最认同的想法打5分,其次打3分,依此类推,分数最高的需求即为大家最想迫切解决的。最终确定防灾减灾是大家最强烈需求的,参与防灾减灾是大家最大意愿。随后讨论了下次活动开展的具体时间,并初步定在5月20日。这次活动后初步确定了有意参与互动的目标群体大概在30人左右。
 
  通过需求分析的活动,让居民表达了自己的需求、意愿,加强居民自身的责任与义务意识,让居民认识到自己在社区中的价值并通过努力可以达到治理社区的目标。与此同时,使居民与提供技术与情感支持的专业指导者——社会工作者之间建立了一定的联系,对今后开展治理工作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此行为注重提升居民的自我能力以及服务他人的能力,帮助居民争取权利、增进权利意识,为居民参与社区自治奠定了基础。
 
  (四)由民做主开展活动
 
  确定了现阶段居民最迫切的需要是防灾减灾,最大的意愿是参与防灾减灾,5月20日下午三点在社区党员群众活动中心,社工们引导“五老群体”以“团队+防灾减灾”为活动创意元素,开展多项减灾防灾主题活动,旨在引导辖区内的老人学会急救自救的方法、日常排查社区的安全隐患,为居民营造平安和谐的居住环境、鼓励和引导居民家庭配备防灾减灾用品等。
 
  经过第一次活动的开展,目标群体们彼此之间更加熟悉和亲密了,有了继续开展下一步活动的基础。这一阶段的活动的主要目的是收集大家的建议,创意并设计自己心目中的理想活动,并随之开展,接着在活动中发现目标群体中涌现出的积极分子们,并逐步培养他们的领导和协调能力,建立一些群众基础,为后期推选社团组织的领袖做准备。
 
  首先,由专业的社区工作者们带领社区居民们开展活动,通过团队创意的专业技术方法来收集每个人的活动元素,确定活动计划后,由社工袁倩等人带领大家积极开展一系列的减灾预警等的主题活动,同时还能增进彼此之间的信任感。具体来说,引导师袁倩引导大家先按照3人一小组,从1开始顺时针进行报数并分组,随后分成了8个小组。助手吴振给8个团队分别发放团队活动创意过程中所需要的卡片纸、大白纸、记号笔等材料。引导师袁倩告诉每个小组用卡片法和五三一打分的方法来找出创意元素:团队以及公益。社工引导居民的每个活动方案按照“四个具体”即“时间具体、地点具体、人员具体、事情具体”的要求,使每个人清楚活动的时间、地点人员和事情,吸取“人管人气死人”的教训,坚持“人人管事,人人负责”原则,引导大家明确每个人在每次活动中的责任。随后每个成员按照自己的创意元素,先自己独立设计一项活动计划,然后3人在小组内同步顺时针将计划书旋转两轮,小组中其他人对他人的活动方案进行补充与完善,紧接着再用投票的方法选出一个最优的方案,小组内再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补充活动流程及内容等。活动内容最后总共创意出了五个活动,分别是:清理公共通道、防虫防鼠整治、安全消防检查、家庭急救知识竞赛、楼道美化工程活动。引导师袁倩分别邀请了志愿者(潜在目标领袖)周大爷和罗阿姨来给大家分享活动的具体内容,活动都是社区居民群众日常生活中头疼的问题而有针对性的策划和开展的,得到了社区居民群众的一致认同和支持。
 
  (五)由民做主制定积分兑换清单
 
  针对志愿者行为的持续性问题,仅仅依靠自愿者的最初的热情很难长久,这个社团最终将会逐渐走衰败,一个公益社团组织,要有充分完备的激励措施和机制,才能有更强大的生命力。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社工袁倩引导居民们讨论了积分管理的相关事宜,并以卡片归类打分和签名的形式整理出公益行为的种类,以及每种公益行为可积分的数量大小,接着引导师袁倩引导居民们开始讨论怎样进行积分的兑换,大家用鱼骨图的方式整理出了从事公益服务活动后可以兑换的一些物品或服务。其中,在讨论具体每项积分标准的时候,由于居民对每项的积分数量的多少给出的选项比较多需要多选一,引导师袁倩引导大家对三种及以上的用五三一的打分法、两种用一对一的表决方法来表决,由此来确定积分标准,选择困难症的难题随之迎刃而解了。随后,由志愿者整理出积分管理、积分兑换的清单。
 
  社工吴振和袁倩与潜在的目标领袖带领大家连续开展八次活动,增进了居民们的双向认同和熟悉程度,为后面目标领袖的一个个的登台打好了基础。在随后开展的这几次活动中观察员吴振几人发现了各次活动中都较之其他居民来说更为积极也更为主动的积极分子和目标领袖叶师傅和潘大爷。社工袁倩和吴振等人逐渐让这几位目标领袖们登台,并对他们进行增能训练,使他们能够引导组织成员来制定各项计划,并组织开展了三项活动,这几位积极分子每次活动结束后都依次发了言,同大家交流各项心得体会。
 
  (六)由民做主自我赋权协商并制定公约
 
  一个完整的社团组织活动的执行和维护,需要一个公约规章的约束,目标领袖周大爷号召大家一起协商制定一个涵盖全面、内容合情合理的公约制度章程,并希望大家能积极遵循并做好监督工作。另外几位社团组织的志愿助手们分别给社团组织成员分发了空白纸和记号笔,随后向大家阐明了写规章公约的要求和格式等,社团组织成员间相互讨论并写下条款,由于大家对公约章程重视程度高,居民都十分认真地思考和甄别。
 
  居民写完自己的公约条款之后交给几位居民来逐一统计和分类汇总,之后张贴在南面墙上的指定区域内。大家的意见大体上分好了类后,经过一轮又一轮的增改修减,大家伙所有想法和意见被分成了以下几点。第一,经常在社区内大力开展各项安全教育活动;第二,做好自家房前屋后的卫生;第三,社团组织成员要对社区对居民对社会负责;第四,关心帮助身体不便的老年人等;第五,积极打扫和维护社区的卫生环境;第六,注意提防危险和安全隐患;第七,相关团体负责人根据大家的表现担当做出奖惩;第八,积极反映社区内外的受灾隐患点。由于是大家一齐修改和完善之后的公约章程,所以居民成员们都十分支持和认同这些条款内容并在下面各自签了字,在居民周大爷将修订版的内容张贴在公告栏进行公示后,社团有了自己的公约制度。
 
  (七)由民做主推选领袖,组建志愿者组织,引向公益
 
  大海航行靠舵手,团队行动靠老大,没有志愿者领袖难以组建志愿者组织。在随后的一次社团活动中,社工遵循复杂事情简单做、严肃事情轻松做的思路,引导大家利用卡片推选出自己心目中的“老大”,尊重每个人的意愿,凡是有推选票的都当选,多多益善,人多力量大,人多分工细,人多压力小。社工们给大家准备了大白纸、彩色小卡片、彩色记号笔等,让在座的每一位居民在小卡片上写上自己心目中的领袖负责人,每张小卡片上可以写三位,此投票采用不记名的形式,然后将写有名字的卡片上交给助手等人,为了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工作人员请了两位志愿者在大白纸板上统计票数。最后成功推选出了八名社团领袖作为社团的领袖团队,随后,工作人员请各位领袖依次发表了感言,“我成了老大、我们有了自己的老大”,增进双向认同和自我获得感。
 
  针对各位领袖的不同能力,大家对这几位领袖的工作领域进行了详细的分工,经大家讨论依次负责社团的综合工作、财务工作、招募工作、活动策划工作、积分管理工作。此时,主持人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从最初的社工吴振、社工袁倩带领大家做游戏,开展活动,主持会议到现在社团领袖们带领组织成员开展社团的系列活动,工作人员退出了,社区社团开始独立的运转了。
 
  “今天的介入是为了明天的退出”,有了“老大团队”,社区工作者由前期的深入介入转向后期的半退出,从引导师转变为督导师和观察员,“老大团队”成为后期活动的组织者,组织大家协商志愿者组织名称,大家根据老党员、老教师、老模范、老干部、老医生的参与特色,把自己的组织取名为“五老减灾预警队”。“老大团队”引导大家设计组织的logo,协商和表决组织章程,“五老减灾预警队”这一扎根于四海社区的社团组织开始独立运作了起来。
 
  (八) 由民做主组建公益联盟
 
  为了积极响应创新社区治理与服务创新,继续扩大居民自治的影响力,唤醒更多居民自我赋权的意识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娱乐活动需求和治安管理需求,四海社区“老大团队”与成员共同协商如何招募志愿者,扩大志愿者队伍,让更多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唤起居民自我赋权的意识。大家一致认为从有时间、有精力的文体娱乐组织成员中招募新成员,社团成员充分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应用卡片式协商方法,促进“五老减灾预警队”与社区内太极舞蹈队、黄冈点子牌子锣鼓队、龙灯理事会四个文体娱乐组织的合作。在与协商中催生了“五老公益联盟理事会”,并形成4支公益小分队,分别为五老减灾预警队(防灾减灾、宣传自我急救)、非遗文化宣传小分队、垃圾分类环境治理小分队、俏夕阳舞蹈义演队,确定了4位领袖,分别为叶进林、王资腊、卢汉华和罗小莉。
 
  “五老公益联盟理事会”成立后,采取社区两委+社工+社团领袖方式,组建了执行团队,由“五老公益联盟”已有的小社团领袖志愿者6人、社工1人、两委成员3人,共计10人作为项目执行团。在领袖叶进林的引导下,于2017年4月27日开展党员与居民志愿者意愿调查活动,在介入活动活动增加彼此信任和熟悉度后,利用咖啡馆会谈技术将志愿者们划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分发一张画好表格的大白纸,上面两栏分别写着“积分兑换清单”和“积分清单”,让志愿者们充分发言讨论,并写下自己所想出的内容,最后总结出公益行为清单、积分清单和兑换清单,并在此次活动中发掘潜在目标领袖涂华春和王汉梅。此次活动目的是为了设立公益联盟理事会的志愿者激励机制,为了将社团的公益行为持续下去,激励居民持续做公益。
 
  5月4日,在社区两委组织和社工引导下,志愿者共同讨论出公益岗位的类别并发布公益岗位,用签名法找到行动团队,并进行活动分享,根据邻里互助对接技术,对接成功的服务人和需求人组建小组,利用公约协商技术制定个小分队公约,最后志愿者们举手表决,最终形成正式公约。2017年6月,成立小社团,利用卡归打确定各个小社团领袖,同步组建公益联盟并推选出联盟会长、副会长及理事成员,联盟理事会总人数达到120人,由大家共同确定社团名称、logo、制定社团章程,继续完善激励机制与联盟公约,并成立了众筹小分队。
 
  (九)由民做主众筹公益金
 
  随着项目不断推进,许多问题也日益凸显:社团的资金以社区资助为主,社区压力大;积分对换链接的资源少;社团要体现自治的价值;社团帮扶老弱病残群体。在实践中从问题出发,社区两委、社工以及社团进行了需求分析:社团自治需要自我造血;社团持续发展需要资金扶持;积分兑换需要资源;社区困难人群、弱势群体需要帮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十六条规定:居民委员会办理本居住地区公益事业所需的费用,经居民会议讨论决定,可以根据自愿原则向居民筹集,也可以向本居住地区的受益单位筹集,但是必须经受益单位同意;收支帐目应当及时公布,接受居民监督。2018年6月5日召开居民大会,面向居民宣传众筹的理念以及众筹的项目,与居民一起讨论“为什么要众筹?”、“谁来筹?”、“资源在哪?”“如何众筹?”、“如何管理?”等问题。
 
  为了解决“谁来筹”的问题,2017年成立的5人众筹小分队以社群搜索法,搜索出身边有公益心、有积极性的志愿者加入,成立了15人的目标团队。“有人就有资源、有资源就有公益金”,社工及社团领袖引导志愿者利用社区在地资源搜索法,搜索可以筹集的可用资源,在公益资源、可链接单位资源、社区实务资源和人才资源上进行仔细分析,找出了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并以自己可以做到哪些事为标准,在资源清单后签字,最后签名汇总,形成众筹执行团队。2018年6月10日在社区二楼会议室分组制定并确定行动方案,行动方案的核心是根据团队的意愿,写下力成员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样方案内容体现出“四个具体”。最终确定出三个众筹行动方案:文化娱乐畅享筹、生活小百科课堂筹、变废为宝手工筹。6月11日运用咖啡馆会谈技术、协商公约技术制定众筹公约并进行表决,形成正式公约并签名确认。在连续开展众筹行动中,社团志愿者的社区认同感与责任感不断增强,随着活动的开展,也扩大了影响力,唤起了更多居民的主人翁意识。为了继续加强对志愿者的激励,在社工周梅的引导下,众筹团队在社区二楼会议室共同商讨制定了众筹团队的积分分配表以及兑换资源清单,实现一半兑换一半奉献。
 
  众筹活动共筹得资金两万元,针对众筹金管理问题,在社工周梅引导下,众筹团队协商制定“自留金池”与“共用金池”的管理办法,“自留金池”用来支付项目行动的开销,包括文体设施费、交通通讯费、宣传、道具费用等;“共用金池”用来开展帮扶、社区治理以及志愿者激励。运用咖啡馆会谈技术,针对两个金池在纸上写下自己的担心和自己可以怎么做,共同商讨出两个金池的管理办法,并以卡片的形式归类,制定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整理并汇总。这样的方法使得筹到的资金有专门的账户,有专人管理,并且确保资金用在实处。
 
  为了继续扩大影响,吸引更多的居民加入志愿者队伍,实现“人人公益,人人众筹”,7月22日,众筹团队运用开放空间会议技术共同制作宣传海报,并且用心智图来搜索身边的众筹达人,带动更多的人加入。社团成员逐渐彼此熟悉 、彼此信任,社团领袖的能力也逐步提高,这时社工处于半退出的状态。随着公益众筹活动的继续开展,志愿者数量增多、社团领袖的能力增强,各个社团共同成立公益金众筹联盟理事会,并协商制定联盟理事会公约、章程,社工全退出。四海社区的居民自我赋权成立的公益金众筹联盟理事会与公益联盟理事会相互帮扶共同进步。
 
  三、四海社区由民做主取得成效
 
  四海社区居民自我赋权组建的社团组织不仅给社区居民群众带来了社区组织活动的新技巧和新方法,而且还替社区广大群众搭建了居民自己来当家作主致力社区和开发社区服务新领域的舞台,解决了居民们房前屋后的各式各样的生活问题,在满足众多居民群众需求同时,也强化和提高了大家的团体归属感和社区的凝聚力,也减轻社区负担。
 
  (一)提升了居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指数
 
  “五老减灾预警队”这个社团组织在居民领袖的带领和号召下,不仅高效率的超水平的策划和完成了各项针对本社区实情的活动,帮助社区的居民们解决了随意搭建等基本的生活问题,而且另一方面在布置和实施这些计划和活动的过程中积极的交流和互动,拉近了生活在同一社区大家庭中的居民群众们的距离,增加了社区的内在统治力和凝聚力。社区组织团体通过收集社区居民群众关注的基本日常生活的焦点问题,多方联系社区的居委会工作人员及其他的相关人员及部门,积极满足和填补社区居民的各种需求,给社区内身处困境的居民群众送去社区大家庭的温暖,增加了社区居民们对“五老队”、对社区的依恋和归属感,社区居民群众的幸福满意度直线上升。幸福满意度的提升和增加,不仅仅包括社区中众多受助的居民个人和住户家庭等,而且同时也包含了众多的无私奉献的志愿者和“五老”队员们。
 
  (二)培育了一群有主人意识的居民
 
  在多元化共治和以社区居民群众为导向的社区自治和治理的前提下,社区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民主协商是确保社区居民主体意识的实现和合法权益维护的主要途径和方法之一,政府部门试图将社区基层服务部门同广大的社区居民群众这两个利益相关方尽最大的尝试吸收纳入到社区决策和居民自治社区事务管理行动当中来,在保障双方平等对话的基础上,达成利益最大化和民主权益平等化的认同和共鸣。通过“五老减灾预警队”的民主实践的探索和创新,使社区居民群众和社区居委会能够有更多的方式和方法来承载社区协商和民主共治的新领域和和新技巧。
 
  过去社区是保姆,包办一切,累死累活还不讨好,现在“保姆式服务”转变为“居民自己事自己解决”,实现居民自我表达需求、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满足自我需求的目标。2015年至今,四海社区4人共接受了48次华中师范大学陈伟东教授团队开展的社会工作实务能力训练,通过培训,把“社区社会工作是以居民为中心,通过居民自我赋权、自我增能,自我组织起来、行动起来,满足需求,解决问题,改善生活品质的过程”的专业理念带回了社区,唤醒了居民的主人翁意识,“四海同心同德为社区”成为了社区共同行动的口号。社区本着“能力就是胜利”的信心,把专业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带回社区,寻机制,走流程,引导居民自我赋权,“居民自己的事自己说了算”,300名志愿者活跃在社区,每年开展志愿者活动40余次。自从“五老减灾预警队”这个社区组织团队培育成功并走上正轨后,四海社区的居民群众们有了全新的平台和资源,“五老”的队员们包括四海社区更多的居民群众能够从更专业和更有针对性的角度去干涉去解决托社区后退的疑难杂症,而那些相对更有主人翁意识和主体责任感的居民群众更加认同和支持社区组织团队的宗旨和理念,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愿意加入“五老减灾预警队”成为社区治理的主体责任人。
 
  (三)创建了一个宜居的环境
 
  居民自我赋权式参与改变了房屋破旧、电线老化、道路坑洼、内涝严重、安全隐患丛生的社区环境,比如硬化了土路,清理了堆放杂物的公共通道,整治了虫鼠害,美化了楼道,通过垃圾分类,美化了社区环境,变废为宝等,创建了一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宜居社区。志愿者检查了液化气瓶安全存放位置、燃气管道老化情况、灭火器超标和报废情况,劝导和整改了安全隐患行为,维护和检查了燃气管路。志愿者发现了安全隐患8处,现场纠正8处,消除了一系列消防安全隐患,为居民营造了一个更加安全宜居的环境。社区的“五老减灾预警队”这一社团,在培育和成立之初就已经确定了互帮互助、共同参与社区问题治理的基本目标,随后队员们依据社区居民群众的不同需求,以不同的形式和渠道来获取、整合四海社区内外的可利用资源,不仅及时解决了社内外的私拉乱搭乱建等安全隐患的相关问题,同时还能给那些五保户和其他困难户家庭提供物质方面和精神层面的援助。
 
  (四)打造了“四海为一家”的社区
 
  社团组织的成员全部来自于四海社区的居民群众,大家生活在同一个社区大环境下,不仅有着共同的利益标准和导向需求,“五老”的队员之间以队员同组织团体之间的认同度相当高,同时还对社区内居民群众提供多种志愿服务活动也有着相当大的热情。从一方面来看社区内的居民群众多多少少都有些熟识知根也知底,通过“五老减灾预警队”的社区治理服务活动大家可以增进彼此之间的羁绊和感情交流,另外一方面看来,在社团组织领袖周大爷等人的带领和耳濡目染下,社区上下有着非常浓厚的公益服务意识和氛围,居民自己平时也愿意和主动去做一些助人又利己的服务和活动,这既做到了以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自决自愿为导向,又在打发空闲时间的同时结交到了志同道合的知己,增加了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抗逆力和执行力。最后组员和志愿群众们在社团组织团队的活动中也可以预见到自己今后所能享受到的服务和环境,从而也增进了社区社团队伍的活动和服务的品质,提高了社区基层团队的自治和治理能力。
 
  居民是社区真正行动者,社区社会组织是居民参与的根。从组建“五老减灾预警队”到组建“五老公益联盟理事会”, 社区始终坚持互帮互助、共同参与、热心公益的目标,让社区老年人这一群体充分体验公益实现老人价值、公益改善老人生活,提高老年人幸福指数。社区工作以居民意愿为导向,志愿者规模不断壮大,志愿服务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志愿服务内容日趋广泛,解决了社区防灾减灾的各种问题,提高了社区防灾减灾能力,志愿者结对帮扶困难家庭,“相亲相爱”一家人的理念扎根社区。
[责任编辑: 王舒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