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许昌市:打造“一有七中心”规范化社区 筑牢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根基
来源:      时间:2020-01-02 17:26:33

   许昌市地处中原腹地,下辖2市2县2区和3个功能区,共有27个街道、110个城市社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1.06%。近年来,许昌市以被中组部确定为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为重要契机,以社区规范化建设为支点,撬动城市基层党建创新发展,着力以高质量党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许昌市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荣誉称号。

 
  一、背景与起因
 
  社区是城市社会的基本单元和细胞,在服务居民群众、搞好城市管理、密切干群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区是基层基础,只有基础坚固,国家大厦才能稳固。当前,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区面临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和工作对象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然而一段时期以来,由于社区建设不规范、功能不完善、服务能力弱、工作负担重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社区党组织活力彰显和功能发挥,从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城市建设和基层治理整体水平。面对这一情况,许昌市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在认真学习领会中组部上海会议精神的基础上,审时度势,科学谋划,提出以社区党建为引领、政府治理为主导、居民需求为导向、改革创新为动力,从2017年10月份开始,大力实施以“一有七中心”为主要内容的城市社区规范化建设(“一有”即每个社区都要有坚强有力的党组织;“七中心”即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综治服务中心、文体活动中心、卫生服务中心、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儿童服务中心、志愿服务中心),通过强党建、赋权能、优服务“内外兼施”,着力做实做细社区,不断增强社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民主、服务完善、安定有序、充满活力的城市社会生活共同体,为建设实力许昌、活力许昌、魅力许昌奠定坚实基础。
 
  二、做法与经过
 
  (一)打造“一有七中心”,着力推动社区阵地标准规范化。着眼夯实城市基层党建根基,以建设标准化阵地为切入点,高起点启动社区规范化建设工作。一是搞好顶层设计。市委、市政府研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规范化建设的意见》,将社区规范化建设纳入全市城市基层党建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制定三年建设规划,2019年城市建成区所有社区全部建成“一有七中心”规范化社区。科学设置社区功能,制定统一建设标准,对每个中心的面积、功能、设施等作出了详细规定,明确了阵地建设、社区党建、组织建设、队伍建设、职能事务、制度机制等六个方面规范化建设的具体内容。建立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组织、民政、住建、规划、综治、卫计、教育、行政服务中心等成员单位协同发力的领导机制,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定期听取专题汇报,实行月例会、季观摩和年考核,推动社区规范化建设工作扎实推进。二是坚持党建为基。始终把加强党组织建设摆在社区规范化建设的首要位置,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着力把社区党组织建成坚强堡垒。坚持班子建设规范化,以2018年社区“两委”换届为契机,坚持“三有三带”标准,为每个社区配齐配强党组织书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公开招聘等方式,向社区充实专职工作人员295人。坚持党员管理规范化,严格规范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组织生活制度,把每月10日固定为“主题党日”,大力推行无职党员“一编三定”(编员进组,定岗位、定责任、定奖惩),社区党员上岗率达80%以上,推动党员教育管理从宽松软走向严实硬。坚持制度落实规范化,深化拓展“一征三议两公开”、社区便民服务、矛盾调解化解、党风政风监督检查等四项基础制度,坚持全覆盖、真运用、求实效,推动社区党组织规范运行。三是合力统筹推进。县(市、区)认真落实主体责任,对城市社区进行设置调整,抓好规划设计、资金筹集和招标建设,确保按期完成建设任务。市委组织部坚持化零为整,把社区七个中心整合为党群服务中心,统一外观标识,突出党建元素,打牢红色印记,使党组织的旗帜在城市基层阵地凸显出来。市民政局、文广新局、卫计委、教育局、行政服务中心、文明办、综治办7个成员单位结合各自职能和承担任务,分别制定了每一个中心建设的具体方案、考核办法,指导基层组织实施。如,市民政局指导魏都区樊沟社区、魏武社区引入居家养老社会组织,建成了高标准的日间照料中心,把好事办到了群众心坎上。市卫计委指导城市社区通过新建、改扩建、规范提升等方式,明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标准和验收标准,全力打造“一刻钟医疗服务圈”。市行政服务中心要求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实行“联合办公”“一站式”服务,进一步规范优化服务流程,让群众办事“只进一个门、只找一个人、只跑一次腿”。通过上下联动、共同发力,截至今年9月,全市累计投入建设资金2。19亿元,建成规范化社区57个,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平均面积达到945平方米,魏都区西大街道魏武社区办公服务用房面积更是达到了3200平方米,设施健全、功能完善,标准直指全国一流。
 
  (二)实施扩能减负增效,推动社区党组织围绕“一有七中心”转职能。坚持厘清基层政府与社区的权责边界,大力推进社区扩能减负,使社区党组织聚焦主责主业,把精力和注意力转移到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上来。在扩能上,把各部门提供给社区的资金资源,以社区党组织为主渠道打包下放到社区,使社区党组织说话更有底气、服务更有能力。市县财政每年向社区投入经费达4700余万元,将城市社区服务群众专项经费提高到每年12万元,连续三年对模范执行基层四项基础制度的社区每年各奖励1万元。2017年,市财政单独拿出760万元对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的社区进行奖励。市文广新局整合各级各类面向基层的公共文化资源,发挥社区文体活动中心的终端平台优势,集中投放、打捆下放,实现人财物统筹使用。市综治办组建由社区干部、社区民警、人民调解员、网格管理员、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组成的工作队伍,整合部门、行业力量,形成各方面有效衔接、互为支撑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各驻区单位积极与社区开展“契约化”共建,实行社区“点菜”、驻区单位“配菜”,为社区提供学习活动场地、背街小巷整治、医疗卫生保健、困难群众帮扶等服务事项。在减负上,制定下发了《许昌市全面推进社区减负增效工作实施方案》,大力开展社区减负增效专项行动,使社区从繁重的行政性事务中解脱出来,专注于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全面清理规范社区检查评比、机构牌子、会议台账、印章管理使用等事项,实行社区工作事项准入制度,保留规范依法履职事项19项、协助工作事项12项、日常出具证明事项19项,取消社区评比达标项目14项,要求县级、街道组织的由全部社区参加的会议每年分别不得超过2次、4次。建立以社区居民群众满意度为主要评价标准的社区考核机制,由街道(乡镇)统一对社区工作进行综合考核评比,不得将社区作为行政执法、拆迁拆违、环境整治、城市管理、招商引资等事项的责任主体。在增效上,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实现信息集成、资源共享。魏都区建设了集基层党建、社会治理、行政审批、社区管理、便民服务于一体的“五网融合”智慧党建平台,既减轻了社区负担,又提高了工作效率。扎实开展政府购买社区服务工作,坚持分步走、全覆盖,2016年确定禹州市为试点,2018年各县(市、区)全面铺开,由社会组织、企业提供优质的公益性、专业性、技术性服务,实现社区职能转变和服务增效。
 
  (三)织密管理服务网络,着力推动“一有七中心”高效运转。树立精细理念,下足绣花功夫,把精细化智慧化的要求贯穿社区管理服务全过程,推动城市基层治理规范化。一是实施“网格前哨”工程。按照200到300户的标准,划细划小社区网格,每个网格配备1名网格长和1名网格管理员,实行常态化巡查、轨迹化管理,及时把巡查收集的民意需求、管理隐患等信息上传至街道、区级信息平台,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推动问题有效解决,实现社区治理和服务精细化。去年以来,通过下网格巡查,全市协商解决小区停车难、广场舞扰民等事项2859件,一大批群众烦心事化解在了网格内,网格已成为社区治理的前哨堡垒。二是坚持“线上线下”互动。在“线下”,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推行错时延时、坐班值班、预约上门等制度,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办理25项审批服务、15项便民服务。在“线上”,充分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建立贯通区、街道、社区三级的政务服务网络平台,实现服务事项“一网办结”。魏都区五一路街道许继社区建立社区智慧应用自助服务平台,开发智慧社区客户终端,居民足不出户就可以快速了解社区事务和办事流程,享受基于社区电子商务的商品、果蔬等15分钟快捷配送服务,实现社区便民服务快捷化。三是完善“三社联动”机制。健全完善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自治、民主协商机制,通过召开党群联席会、居民听证会等形式,引导居民自己开处方、解难题、当管家。魏都区坚持党组织牵头,动员居民群众自编自导自演节目,所辖48个城市社区分别在社区文体活动中心举办以“走进新时代,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2018年首届全域社区春晚,党群齐联欢,唱响主旋律,促进了社区和谐共治。广泛调动社会组织资源,引入10余家全国全省知名的社会组织,为社区居民提供托老托幼、家政服务、生鲜配送、教育培训等7大类专业化服务。建立670支志愿服务队,开展糖豆妈妈讲故事、圆梦爱心粥、认领“微心愿”等志愿服务活动,今年以来帮助社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28190个,实现“微心愿”13385个,实现社区服务多样化。
 
  三、成效与反响
 
  一是探索形成了社区规范化建设“许昌模式”。许昌市率先提出并组织实施的“一有七中心”规范化社区建设,紧扣党的十九大和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座谈会精神,在载体创新、建设标准、统筹整合等方面都有许多新的探索和实践,也都取得了显著成效,省委、省政府领导称赞其为“许昌模式”,并在河南省全面推广。
 
  二是全面强化了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通过坚持不懈抓社区党组织自身建设,大力推进人财物向社区倾斜,创新服务群众的内容、方式和载体,建成了“一刻钟健身圈”“一刻钟阅读圈”“一刻钟医疗服务圈”等一批惠民利民的实事好事,有效解决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居民获得感、幸福感指数不断提升,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号召力不断增强。现如今,“有困难找支部,有需要找社区”已成为全市社区居民的普遍共识,社区党组织真正成为了居民群众的“主心骨”,社区党组织的核心地位得到了全面巩固和加强。
 
  三是有力推动了社区治理和城市建设。正是有了社区党组织这一坚强战斗堡垒,有了“一有七中心”这一规范化阵地,使广大党员群众有效团结凝聚在党组织周围,推动党员群众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和城市建设,实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2017年,许昌市成功创建河南省第一个水生态文明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并顺利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在2018年7月发布的《河南社会治理发展报告》中,许昌宜居度、幸福感、获得感、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四项指标均居全省第一位,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一理念。
 
  四、经验与启示
 
  1。必须把党建引领社区服务作为社区规范化建设的根本原则。社区党组织是党在社区的形象代表,是社区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社区七个中心提供的居家养老、医疗卫生、文化娱乐、学生作业辅导等服务,都是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服务,没有党组织坚强有力的领导,各个中心的运转就会流于形式。因此,许昌市在推进社区规范化建设中,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无论是开展活动还是提供服务,始终把党的旗帜打出来,把党员身份亮出来,使社区居民时时感受到党组织就在身边,不断引领广大居民知党情、感党恩、跟党走。
 
  2。必须把标准化精细化理念融入社区建设管理服务的全过程。当前,物业管理、老城改造等矛盾和问题在城市越来越突出,要求城市管理必须像绣花一样精细。许昌市出台了城市社区规范化建设的意见,要求按照“一有七中心”标准配置社区功能,标志着许昌的城市社区建设从此进入“标准化时代”。标准化的功能配置、网格化的管理模式、智能化的信息平台,使许多老旧社区旧貌换新颜,功能设施更加完备,一批“品质社区”“特色社区”应运而生,而百姓也从中切实享受到民生福祉、发展红利。
 
  3。必须把统筹资源多元共治作为推进城市基层治理的有效纽带。针对党员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差异化需求,如果单靠一个部门、一个支部“孤军作战”,力量非常有限。许昌市通过统筹行业部门、驻区单位、社会组织、物业公司和党员、居民群众的共同参与,实现资源力量的有效统筹和有机融合,构建起行政机制、市场机制和志愿机制高质量衔接的社区服务体系。这启示我们,做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必须有效利用组织优势,按照“社会参与、多元投入、有偿服务”的原则,促进社区服务与居民需求精准对接,拓宽各类主体特别是社会力量参与渠道,最大限度集合服务资源、形成推进合力。
[责任编辑: 王舒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