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社区里的事儿》,展现邻里之间互助互爱,携手共建美好家园的景象。长江日报记者 胡冬冬 摄
大年初五19时35分,2019全国社区网络春晚在湖北卫视等电视、广播、网络多个平台正式首播。来自全国社区的“草根”明星轮番登台,用歌曲、舞蹈、小品、戏曲等,奉上了一道丰盛的文艺大餐。
由江岸区百步亭社区发起的全国社区网络春晚,已连续举办八届。居民当主角,讲述社区生活,演绎百姓故事,参演居民从1万多人发展到23万人,成为全国各地社区居民“嘉年华”,名列全国“十大网络春晚”之首。
一台由全民“草根”共同演绎,低成本、小制作的网络春晚,不断增长的数据背后,创作形式经历了哪些变化?究竟什么原因越办越红火?
社区居民自编自导自演,走上全国大舞台
“2010年,社区志愿服务全国联络总站在百步亭成立,我们通过QQ群将全国各地社区联络在一起。当时就想,能不能打造一个属于老百姓自己的舞台,办个全国社区大联欢。”谈及全国社区网络春晚举办的初衷,百步亭社区管委会主任王波介绍。
2011年底,首届全国社区网络春晚将举办的消息一经发布,全国2000余个社区响应,社区居民自编、自导、自演,围绕社区和家庭,讲述身边的故事,报送节目视频达到2600多个。
基于唱身边好人、颂中华经典、赞美好生活基本原则,导演组精选37个节目,组成一档150分钟的春晚,春节期间在中国社区网上线开播。
节目涵盖北京的相声、天津的快板、河北的杂技、东北的二人转、云南的孔雀舞、甘肃的皮影戏等,种类多达数百种,兼顾群众性和艺术性。
这台低成本、小制作的春晚,参加者都是社区居民,首度播出就得到全国社区居民的普遍欢迎,点击观看人数达到1500万人次。
“草根”晚会加入专业制作,节目走向精品化
“以往,春晚节目首先由社区居民自己录制上传,再经组委会筛选、剪辑,最终打造成一台完整的晚会。这样带来的问题是,一台晚会中会出现几十个主持人,舞台背景、居民语言也是五花八门。”连续5年执导全国社区网络春晚的湖北卫视副总监朱新农说。
2015年开始,百步亭社区与湖北卫视开展合作,邀请专业导演、主持人、摄像等制作团队,共同打造更加专业化、更具艺术性的全国社区网络春晚。
自此,网络春晚制作形式改为电视台统一录播,武汉设主会场,其他城市设分会场。节目统一经导演组严格把关,在保留社区特色基础上,进行专业包装。
节目选材紧跟时代发展,呈现出不同的时代主题。第六届全国社区网络春晚围绕“爱在社区 梦圆中华”主题,关注家庭亲情、邻里友情、社区温情、志愿之情、爱国恩情;第七届围绕“走进新时代 共筑中国梦”主题,紧扣“红色引擎工程”“生态文明建设”“两岸交流”等内容呈现精彩节目;第八届抓住“改革开放40周年”“祖国70周年华诞”“脱贫攻坚”“军运会”等主题,反映老百姓的新面貌、新变化、新气象、新风尚。
节目表现形式及内容也逐渐丰富,近几年来,网络春晚外拍摄制组还奔赴丽江、西安、大兴安岭、港澳台以及美国纽约、英国伦敦等,用镜头讲出世界各地浓浓的幸福“年味儿”。
原汁原味保留社区特色,接地气的节目受追捧
随着节目创作形式的不断更新,网络春晚节目的社区特色也日渐凸显,越来越接地气。
在第八届全国社区网络春晚的舞台上,河北省承德市双滦区锦绣城社区选送的歌曲《社区里的事儿》,以双滦区开展的睦邻党建为背景,讲述通过开展睦邻家园计划,各地精心打造睦邻驿站,大力扶持社会组织,积极培育活动品牌,居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导演组介绍,该节目在制作过程中,原汁原味保留当地词、曲的同时,根据歌曲内容,从武汉本地社区挑选出一群能歌善舞的老太太,以伴舞的形式展现邻里之间形成互助互爱,携手共建美好家园的景象。“词曲讲的是当地的事儿,演员也是社区的居民,在追求舞台效果的同时,很好地保留了社区特色。”朱新农介绍。
百步亭社区报送的小品《花好月圆》,以百步亭社区与孝感市大悟县金岭村的结对帮扶为创作原型,以两对新人结婚场景为切入点,讲述两地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结对帮扶、共创文明的暖心故事。
“孩子小的时候总喜欢缠着我们这些老的,如今我们老了,心里头总牵挂着他们这些小的。”由武汉市江夏区龙井社区报送的小品《下棋》中,这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无数独居父母的心声。整部剧扎根生活,借两位老人下棋的小场景,表达了空巢老人对天伦之乐的渴盼,呼吁“孩子们”能常回家看看。
“节目中的故事都是身边发生的事儿,表达的很多内容也正是我们想说的话。借助春晚的舞台,都表达出来了,非常接地气。”居民邱继红评价道。(记者陈俞 通讯员祝丽芳 史雅琴)
原标题:“草根”当主角 讲述百姓身边的事儿 全国社区网络春晚接地气越办越红火
[责任编辑:史雅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