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新蕾》登台闹春 一方戏台上演文化大戏

来源:中国社区网  2019-01-24 14:20:06

  1月18日,全国社区网络春晚正式汇演的前一天,演员们正抓住一切可能的时间走台、彩排,来自湖北省武汉市五福社区的少儿戏曲《梨园新蕾》9点开始走台,排在当天的第一个。八点刚过,演播厅刚开了侧门,戏曲指导老师陈芳芳就带着孩子们涌进了演播厅,陈芳芳说:“虽然每个选段我们都练过了无数次,但联排不仅要跟舞台演员配合,而且舞台比我们练习室要大得多,平时一个拍子走一步,现在可能要走四步,这些都要提前适应。”

图片1.jpg

少儿戏曲《梨园新蕾》初登台

  台上惊艳台下功 一入梨园终身“误”

  “生死一遭 乱世不过如荒草;待风呼啸 引星火燃烧掉……”随着音乐的响起,饰演《定军山》扈三娘一角的张博雯在舞蹈演员的环绕下,手持花枪,威风亮相,只见她单手起舞,花枪就跟长在手上似的,潇洒地转动起来,这时博雯猛地一发力,花枪便脱手而去,在空中打了几个转,又像被线牵引似的,落回她的手中,博雯淡定自若,整个动作一气呵成……紧接着音乐变换,《三家店》《对花枪》《天女散花》轮番登场,小演员们从唱词、神态到身段,都有模有样,唱念做打中无一不透着孩子们的台后下的苦功。

图片2.jpg

京剧《定军山》

  张博雯是这些小演员中学习戏曲最久的一个,前后已经四年多了。说起与戏曲的初遇,张博雯说“在我两三岁的时候,有一次去姨妈家,她正在看戏曲频道,就抱着我一起看,其实我一点都听不懂,却觉得这种跟歌曲不一样的唱腔实在美极了。”从此,这戏曲的种子便落到了小博雯的心里,到她6岁的时候,小博雯主动跟父母提出要学戏的想法,随后进入了京剧班。

  京剧学习是一个苦行当,唱词、曲调、身段、眼神……每一项练下来都要花很长时间,“她学戏最久,也最刻苦,听她妈妈讲,在家经常也是边写作业边劈叉,吃饭的时候边听京剧边练习站姿”陈老师有些心疼地说,“不过,学戏曲也改变了博雯很多,她以前特别的内向,现在开朗了很多。”

图片3.jpg

京剧《三家店》

  戏曲走进校园来 唱念做打成新风

  毋庸置疑,戏曲不是兴趣班的热门,孩子们包括作为家长的80后90后,对戏曲的了解,大多还停留在古装剧里的匆匆一瞥,随着“戏曲进校园”的广泛开展,越来越多的孩子发现了戏曲世界的新大门。《天女散花》里的“小仙女”卢恩希就是因为 “戏曲进校园”第一次接触了京剧,然后学习京剧并爱上京剧的。

图片4.jpg

京剧《天女散花》

  “戏曲班刚开的时候,我就稀里糊涂的进去了,那时候还不知道京剧是什么呢。”卢恩希轻快地回忆起刚接触京剧的日子,她说,她的爷爷一开始并不支持她学习京剧,爷爷觉得将来做医生多好啊,唱戏在以前是不光彩的职业,可是,自从去年她参加了第七届全国社区网络春晚的演出后,爷爷不仅经常看她演出的视频,还逢人就夸:“那个唱京剧的是我孙女,你们有吗?”

  京剧老师陈芳芳认为,“戏曲进校园”活动对我们整个戏曲环境的改变非常大,以前家长们会觉得男孩子学学街舞、跆拳道,女孩子学学乐器、跳跳舞,这两年想要学戏曲的人多了很多,对戏曲的认识也更深刻了。“我也经常随‘戏曲进校园’到学校去教课,看到现在的孩子对京剧充满热情,心里很感动”,陈芳芳说,想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弥补戏曲几代人的断层很难,但是对戏曲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传统文化共传承 “梨园新蕾”始绽开

  戏曲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道独特风景,它不光有着生旦净丑的行当区别,更有唱念做打等多种艺术手法;不光融歌舞于一体,更涵盖了武术、杂技、诗歌、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精髓。

图片5.jpg

京剧《对花枪》

  与很多小朋友被戏曲的“美”吸引入行不同,扮演《对花枪》中姜桂枝的老旦刘佳沐是个实实在在的传统文化爱好者,她不仅热爱京剧,也喜欢诗词歌赋等其他传统文化,“小时候妈妈建议我学舞蹈,可我就想学京剧,我觉得知道京剧的人太少了,我希望可以把我们国家的国粹传承下去。”8岁的刘佳沐认真地说。

  先秦智慧、魏晋风流、汉唐气象全在这一方戏台之中。戏曲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小觑的一脉,既丰富着传统文化的内涵,也在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传承中显得愈加流光溢彩,无数的孩子将透过戏曲之窗,窥见民族文化之美。(刘腾腾)

[责任编辑:邹祖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