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社区网 2019-01-24 11:54:57
叶滋茎,离休高级工程师。1949年参加工作后,他开始记录个人收入和支出情况,在69个年头里,他几乎将每笔收支都记录下来。在2019年全国社区网络春晚的外拍VCR里,叶老将向大家展示小账本折射出的大变化。
从保存的45本账本来看,大到几万元支持女儿买房,小到一分钱打一瓶开水,都名目清晰。那些泛黄的纸页,其实已不只是一个家庭的“小账目”,更是一个时代的“大数据”。因此,叶滋茎的“镇江记账本”在2013年11月28日,由中国统计资料馆永久珍藏,此后的每本账本也都送往北京。
叶老展示账本
叶滋茎出生在浙江慈溪,父亲做药材生意,平时少不了拨算盘、记账目。“可能是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我们兄弟姐妹几个从小就喜欢记记算算。”叶滋茎说。
1949年8月27日,叶滋茎走上工作岗位。他买来本子专门记账,正式开始记录属于“自己的”收支。“那时候每个月的津贴只有10块钱,可供自己花销的很少,有时候几天才能在本子上记上一笔。”他回忆,当时买支钢笔需要省吃俭用好几个月,买来后别在胸前的口袋,不亚于现在的奢侈品;买块手表可能要花上几年的收入,他只敢想想而已……
记账是一件小事,可是坚持69年,45本账本堆起来超过一米高,就成了一件难能可贵的大事!
家庭账本
“多亏了她!”叶滋茎说起了妻子曹明璐。1956年,两人结为夫妻后,曹明璐积极配合丈夫记录家庭生活日常收支情况,每天的收入和花费都如实“报账”。后来,子女们耳濡目染也会主动“上报”。“只要我出差不在家,老伴就会承担记账的任务。”叶滋茎说。
从叶家的账本来看,1966年,全家当年负债76.87元,并且持续多年入不敷出。“那时候账本上记录最多的项目就是一瓶开水一分钱。”叶滋茎说。泛黄的页面翻到了1978年,改革开放后,账本上的叶家生活有了“喜人变化”。“法律、政策允许家庭搞副业,我们家也跟着干起来,妻子、女儿给绣花厂剪花边,给食品厂做加工……”终于1981年,家里开始“扭亏为盈”——当年还完了债务,还盈余130.57元,并且从此年年有余。
收入变化,也折射出了社会生活的变迁,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基本上粗茶淡饭为主,菜是素多荤少,后来荤菜多了,再后来开始讲究营养。日常订了牛奶,西洋参、鱼肝油、蜂蜜等常年不断,营养品开支1994年为491.68元,2003年达到2654元。
外拍组与叶老一家的合影
在用的方面,“五六十年代,生活艰苦,那时买支钢笔要积蓄几个月才能买,而买块普通的手表,则要攒好几年!那时,买样东西要掂量好久,现在只要觉得好,掏钱就买”。彩电客厅一个,卧室一个,冰箱、空调、电饭煲、微波炉一应俱全。洗衣机有两台,一大一小,衣服多时用大的,衣服少时用小的。
数十年如一日,叶滋茎用一个个数字串起了“小家”的生活记录,也验证了改革开放40周年老百姓生活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累积成为国家、社会这个“大家”发展变化的时代烙印。(刘思萌)
[责任编辑:孔峤峤]
选送: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武鸣区
表演:社区志愿者
投票
选送:中国社区网
表演:社区志愿者
投票
选送:魏都区文峰街道长青社区
表演:社区志愿者
投票
选送:魏都区文峰街道长青社区
表演:社区志愿者
投票
选送:魏都区文峰街道长青社区
表演:社区志愿者
投票
选送:魏都区文峰街道长青社区
表演:社区志愿者
投票
选送:魏都区文峰街道长青社区
表演:社区志愿者
投票
选送:魏都区文峰街道长青社区
表演:社区志愿者
投票
选送:魏都区文峰街道长青社区
表演:社区志愿者
投票
选送:魏都区文峰街道长青社区
表演:社区志愿者
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