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社区网 2018-12-04 15:22:58
看着如今满大街的共享单车,谁能想到,40年以前,骑自行车上街需要随身携带行车执照才能通行无阻。春去秋来,酷暑寒冬,一批又一批胸怀热血的筑梦人,骑着自行车奔走在寻找幸福的路上。小小一本自行车行车执照,是流逝的光阴和一代人为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的见证……
讲述人:耿宾,男,48岁,河南省开封市示范区西郊乡祥和社区
我的父亲耿志武是一名医生,河南开封人,上世纪60年代因为工作调动来到了鹿邑县,一待就是十几年。十几年间,父亲母亲从相识到结婚,还有了我们四姐弟,直到1979年,才因为又一次工作调动,一家人终于回到了父亲长大的开封。从鹿邑带走的不止有回忆,有想念,还有那辆贯穿了我整个童年的28寸永久牌自行车和自行车行车执照。
耿先生的自行车行车执照
是的,自行车行车执照。上世纪70年代,自行车作为主要交通出行工具,管理非常严格,如果在街头被抓住而拿不出“行车证”,车上又没有钢印,就要被处罚。如果违章,还会在违章记录一栏里填写,相当于污点,跟现在的驾照扣分一个模式。虽然严格,但在当时自行车价格不菲,不是每个家庭都置办得起这个“大件儿”,骑着它上街,也是相当风光的事。
直至90年代,随着公共交通的普及,小轿车的出现,自行车行车执照终于完成使命退出历史舞台,而那辆28寸永久牌自行车也早在1986年因为零件老旧而结束了它在我们家的役期。时移世易,行车执照早已不知所踪。2012年父亲去世,行车执照的去向更是没人在意了。
今年8月,我收拾父亲生前的房间,在抽屉里面再度发现它的身影,大红色的封面,上面写着金黄色的”开封市自行车行车执照“几个字,下面画着一辆金黄色的自行车。打开封面,记载着的是父亲的名字和自行车的型号和颜色。恍惚间,那些个喧闹的夏天,带着乡间小路独有的青草的芬芳一下子打开了我尘封的记忆。
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自行车是主要出行工具
我出生于1970年,那是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家家户户日子都过的紧巴巴的。就算这样,路边卖蝈蝈笼子的小摊贩、树上的鸟窝、河里的鱼虾、父亲做的铁环对我们来说也丝毫不逊色于现在小孩拥有的玩具汽车、玩具娃娃,更何况我还可以坐着让全村小孩都羡慕的自行车在小路上兜风,那是我每天最期待的时刻。
小时候的我不知道自行车意味着昂贵,从懂事起它就像家人一样出现在我的生活中,也没有想过工资微薄的父亲怎么会买得起100来块的自行车。后来母亲说,当时乡医院医生少,父亲总是要来回很多地方帮村民看病,但是靠走太慢了,遇到急症根本不可能第一时间赶到。常年累月下父亲也很担心这样会耽误村民的病情,于是咬咬牙拿出家里的部分积蓄,另外又找朋友借了钱,在1971年买了一辆28寸永久牌自行车,办理了行车执照。自此,父亲有了新的出诊工具,我们四姐弟也有了新的童年“玩伴”,小小一本行车执照载起了整个家庭的美好生活。
进入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家里的日子越过越好,慢慢有了第二辆、第三辆自行车,自行车也从价格不菲的“大件儿”成了家家户户必备的“标配”,每个人脸上都焕发着光彩,那是对未来的憧憬和期盼。
时光飞逝到2008年,我买了人生中的第一辆小车,提车到手的第一件事就是载着父亲去兜风,看着父亲脸上的笑,真是比买车还开心。到现在,小车已经换新几次,自行车也不再需要购买,满大街的共享单车只需扫一扫二维码就能带我们去任何地方,只是偶尔看到它们还是会回想起40年前,我坐在自行车的前杠上,母亲坐在后座,父亲飞快地瞪着脚踏板载着我和母亲回家的那个平凡的下午。
[责任编辑:张雅]
选送: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武鸣区
表演:社区志愿者
投票
选送:中国社区网
表演:社区志愿者
投票
选送:魏都区文峰街道长青社区
表演:社区志愿者
投票
选送:魏都区文峰街道长青社区
表演:社区志愿者
投票
选送:魏都区文峰街道长青社区
表演:社区志愿者
投票
选送:魏都区文峰街道长青社区
表演:社区志愿者
投票
选送:魏都区文峰街道长青社区
表演:社区志愿者
投票
选送:魏都区文峰街道长青社区
表演:社区志愿者
投票
选送:魏都区文峰街道长青社区
表演:社区志愿者
投票
选送:魏都区文峰街道长青社区
表演:社区志愿者
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