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祖孙三代甘当公路养护工 守护平安通行之路

来源:淮北日报  2018-02-09 09:38:56

  淮北第一代公路养护工石开志,沈庄中心道班的儿子石启强,交通运输专业学习的孙子石修路。60年来,祖孙三代延续着梦想。他们没有荡气回肠的感人事迹,但见证了公路交通的变化,守护着一条平安通行之路。

  石开志:做事要踏实

  1958年,一辆板车、一把铁锹、一个扫帚和水桶,就是石开志养护公路的全部家当,就凭着这些简陋的工具,石开志踏实工作,保证了道路的畅通。这一干就是33年。1991年,儿子石启强接过他的旗帜,走进沈庄中心道班,成为一名公路养护工。

  临上班的前一天晚上,很少喝酒的石开志叫老伴炒了几个菜,爷俩推杯换盏,他语重心长地教导石启强:“你明天就要上班了,还是那句老话:做人要老实,别玩花花绕;做事要踏实,不踏实是糊弄自己;干活要下力,要多学人家的好……”

  石启强说,父亲的话已经深深地刻在了自己的骨子里,成为他成长和进步的动力。27年来,“做人要老实做事要踏实”一直是石启强的行事准则。

  石启强:坚守岗位甘于奉献

.jpg

石启强养护公路一丝不苟。许磊 摄

  沈庄中心道班位于G311淮北段,守护着安徽公路的北大门。由于道班距离市区90多公里,一度出现人员流动较大的现象,而石启强却牢记父亲的叮嘱,不忘初心坚守岗位。

  “我负责的路段关系着淮北的脸面。”石启强自豪地说。G311淮北段总长7。07公里,身为班长石启强带领道班人员,每天要在此往返近百公里,确保路面整洁畅通,沿途百米桩、公里碑、爆闪灯、警示标志等2000余个公路标识,他每天都仔细查看,保证不缺失,不污损。

  每逢假期和恶劣天气更是石启强最忙碌的时刻。“如果是雨雪天气,夜里必须出去巡查,防止路面出现障碍物等情况,避免安全事故发生。”5年前,一次防汛抢险,石启强不慎头部受创,缝了30多针,虽然医生一再建议他出院后休息2个月,可他这边刚出院就回到了工作岗位。

  工作实干还要巧干。石启强通过学习和实践,总结出了“两扫两保工作法”,大大提高了养护工作效率。他倡议的养护路政联动工作机制实现了公路管养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对路面保洁、养护施工、涉路施工作业现场监管、及时发现事故现场快速处置起到了重要作用。他带领道班职工开展小革新、小改造,使一些老旧养护设备变成了实用、环保、节能的养护机械,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养护成本。

  石启强的坚守奉献得到了同事的尊敬和社会的赞扬,但是他却说:“不为名,不为利,只是对得起自己当初的承诺。”

  在石启强的带领下,G311淮北段成了文化建设示范路段,沈庄中心道班被打造成淮北市交通运输行业精神文明示范窗口,他本人也连续多年被评为省市交通公路系统先进个人。

  自当上公路养护工后,虽然家离道班只有几里路,但回家对于石启强来说是种“奢望”。对于家人,石启强满怀愧疚和感激。

  2010年下半年淮北公路迎国检期间,父亲石开志突发脑梗住院,但没有第一时间告诉石启强。石启强后来得知后匆忙赶到医院,守了一夜直至父亲脱离危险。父亲清醒过来看到他第一句话便说:“公路上的事我懂,我不想让你知道我有病,怕你分心。”听了老父亲的言语,眼泪从这位铮铮汉子脸庞悄然滑下。第二天一大早,石启强把照顾父亲的事交给妻子,又投入到紧张的迎国检工作中,圆满完成了任务。他获得了“迎国检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石启强的妻子毛香华是一名淳朴的农村妇女,她了解并深爱着丈夫,她主动到道班干起了每月几百元的临时工,做饭、打扫卫生、上路养护公路。为了给丈夫和道班同事改善生活,她还在道班屋后的闲置空地上种了时令蔬菜,并自掏腰包圈养了鸡鹅,让这群平时吃饭随便对付的汉子,有了家的感觉。

  家人的支持,犹如汩汩暖流流淌进石启强心田,激励着他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石修路:我也想干这一行

石修路通过微信发来了工作照,让爷爷和父母分享自己的喜悦。许磊 摄.jpg

石修路通过微信发来了工作照,让爷爷和父母分享自己的喜悦。许磊 摄

  1992年,石启强的儿子出生,石开志给起名叫石修路。

  2011年,石修路考上中国矿大。“爸,我想报交通运输专业,爷爷和你都是公路人,我也想干这一行。”儿子的话让石启强心中一暖,万般幸福涌上心头。

  2016年,石修路考上了西南交大研究生,挣到的第一笔钱给全家人买了礼物。“因为长期在户外工作,关节和支气管不好,儿子给我买了防尘口罩和护膝。”收到儿子的礼物,石启强再次落泪,他感觉这一生的付出,值了!

  “修路修身,养路养心”,这句话印在沈庄中心道班醒目位置,也印在了石启强一家三代每一个人心中。(记者 朱冬)

  原标题:淮北祖孙三代甘当公路养护工 守护平安通行之路

[责任编辑:王依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