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中国社区网 2016-12-07 15:09:04
“爱在社区 梦圆中华”2017全国社区网络春晚正在面向全国社区征集节目,作为十大网络春晚之首,全国社区网络春晚扎根社区、依托网络、辐射全国,成为全国社区文化的重要品牌。全国社区网络春晚已经连续举办5届,深受社区居民喜欢,影响力不断扩大,一直致力于挖掘、传承、发扬地方特色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滋养居民精神生活。
本届春晚,湖北省襄阳市文明办选送的少儿花鼓戏、黄梅戏、豫剧表演,展现了湖北传统戏曲的无限魅力。襄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拥有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共50余项,其中便有流传逾百年的花鼓戏。襄阳花鼓戏是湖北省二十多个地方戏剧种之一,剧目内容大多来自民间传说故事,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
花鼓戏唱响春晚舞台
“我送九贤弟来到山洼,山洼里长了一块好庄稼,高的长的是桃黍,那矮的长的是棉花……”在锣鼓伴奏声中,8名小学生身着古装、手持油纸伞,徐徐开场进场,他们身段柔和,咬字吐音清晰,行腔明亮。昭明小学五(1)班同学表演的花鼓戏《梁祝--十八相送》,引人入胜,颇具行家风范。
“十八相送”是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中的一段,从红罗山书院到祝英台家正好十八里路,到梁山伯家也大约是十八里。因此才有“十八相送”的情节。
花鼓戏《梁祝--十八相送》
除此之外,襄阳市文明办还向2017全国社区网络春晚报送了多个精彩节目:大庆路小学的黄梅戏《女驸马》、湖北文理学院附属中学的豫剧《花木兰》和襄阳市24中的豫剧《抬花轿》。
黄梅戏《女驸马》
豫剧《花木兰》
豫剧《抬花轿》
襄阳花鼓戏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谈到为何选择花鼓戏作为选送全国社区网络春晚的节目,昭明小学音乐老师刘茜动情地说:“襄阳花鼓戏曾广为流行,最初被称为‘地花鼓’、‘花鼓子’,是中华梨园里具有浓郁地域文化特色的戏种之一,也是我市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花鼓戏不仅能传承家乡优秀文化,更能培养孩子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2010年,襄阳花鼓戏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乘着党和国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强劲东风,宜城正以襄阳花鼓戏剧团为基地,全力抢救、保护、传承襄阳花鼓戏。襄阳花鼓戏这一古老的艺术,在当地呈现出勃勃生机。
网络春晚让传统戏曲重焕生机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在网络春晚舞台上的那一刻绽放,参选的师生都付出许多辛勤的汗水。花鼓戏《梁祝--十八相送》从筹备到演出,历经艰辛。孩子们是从昭明小学的京剧社区挑选的,已经具有扎实的戏曲基础,学校又专程请来襄阳市艺术剧院的编导、原宜城市花鼓戏剧团团长王晓毅授课。从2016年9月24日开始,孩子们每天下午从6点半练到8点半,十分刻苦。学生周刘彤说,在排演时,他们也遇到不少困难,比如,花鼓戏的唱腔与流行歌唱法不同,“那芝麻稞里带打瓜,先长藤来后开花”中“稞”“藤”不能按普通话发音,他们只能练了一遍又一遍。
全国社区网络春晚一直与襄阳有不解之缘,襄阳历年连续选送精彩节目。“爱在社区 梦圆中华”2017全国社区网络春晚的节目选拔,受到襄阳市文明办的高度重视。襄阳市文明办依托“戏曲进校园”的活动,选送的优秀戏曲节目,与全国网络春晚传承和创新中国戏曲文化的主题十分契合。想要观看孩子们的精彩演出,打开手机,下载“爱社区”APP,届时即可收看。 (陶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