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7第六届全国社区网络春晚  >> 我和春晚的故事

康桥华城社区百位老人建雷锋团队 兴文化家园

来源: 中国社区网 2017-01-09 10:27:41

1.jpg

周慧玲在康桥学堂讲课

  在自己居住的社区里提议开办康桥学堂,义务授课,倡导百位老人建雷锋团队,组织各种文化活动,当了40多年老师和共和国同龄,今年67岁的周慧玲老师退休后又把自己的课堂延伸到了社区,把学校教育延伸到了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中,尽着一位老教师的社会担当。创办康桥学堂,老年居民以文化社区玩转各种文体活动。

2.jpg

小朋友在康桥学堂开展夏令营活动

  “康桥学堂好道场,中华文化放华光,上善之德同修行,家兴国兴我荣光。郑州市二七区大学路街道康桥华城居民口中的康桥学堂始于2009年,当初以市民学校的形式呈现,周老师在社区为大家讲了第一课,接着宋玉莲、杨洪新、毛庆楼、周金业、王敬超、楚秀英及社会专业人士也参与其中,2012年更名为康桥学堂。周老师说:叫康桥学堂突显的是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在康桥学堂里,大家不仅学各种文体健身技能,开展文体活动,学习健康科普知识,还在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修家庭美德、社会公德、修家国情怀,确立了“共修上善之德、共建书香人家、共育龙族传人”的“文化兴家园”目标,他们共同的梦想是要把康桥华城建成现代都市中的精神文化新村落。

  现如今太极拳、太极柔力球、抖空竹、民族舞、健身操、戏曲、声乐、葫芦丝、模特、诗歌朗诵……康桥华城社区居家养老的老人们每天都在如饥似渴的学,变着花样的玩,参加各种文化活动成了康桥人家的生活状态与习惯,成了核心价值观的新风尚,“康桥华城好景观、德音雅乐云头转,跳着唱着过日子,还不误为儿孙做三顿饭”。就是他们幸福生活的写照。

  除了这日常的文体活动,周老师还参与策划社区每年十几次从年初到岁尾和各种节庆活动,让中华民族的良俗在社区扎根。如:“闹元霄  送汤圆  康桥人家心相连”、“社区物业一家亲  除夕年饭敬亲人——快乐留守我们一起过大年”等活动。

  康桥华城社区党支部书记刘俊同志说:“这些日常及独具特色的文化节庆活动,早已成了居民之间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优化了社区的人文环境,成了文化兴家园”的载体,形成了进了康桥门、都是康桥人、同檐如邻里、交融似乡亲”的和谐共荣的局面。这其中周老师功不可没”。

  组建10支志愿服务队伍让雷锋精神花开社区。在开办康桥学堂的同时,社区趁热打铁组建了文化宣传民、关心下一代、关爱农民工、邻里互助、保护环境、护佑家园、小小志愿者、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党员义务理发维修等10支志愿服务雷锋团队。

  “施比受更快乐”,社区上百位老人成了“常务志愿者”每个人都在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参与志服务活动,同时也享受着为他人为社区为社会服务带来的幸福。如社区韩大姐右腿骨折,邻居史文芳、周雅仙、周金业夫妇每天为她买菜做饭、打扫卫生、陪聊天,孩子们到床头表演节目慰问,韩大姐刚能行走,就抱着伤腿带别人云寻医问药;老党员王敬超三年多为1000多人义务理发,周慧玲老师乐当参谋,是老同志们一起组成了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智囊团,并亲历亲为参加各种志愿服务。

  今年,周慧玲老师作为“身边好人”经社区推荐到全国社区网络春晚组委会。周慧玲老师说:康桥华城的志愿者个个是“身边的好人”,我只不过是他们中的一员,是一个职业教育工作者在尽自己的社会责任而已。国之安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情相通、心相连。我希望通过社区春晚这个平台,让更多的居民关注自己社区的文化家园,社区环境是孩子身边的社会教育,社区的邻里关系是孩子了际关系的样板,希望更多的人融入到自己社区的志愿服务之中,营造各自社区亲仁善邻的局面,让我们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幸福、越过越温暖,我们的孩子都能健康成长。

[责任编辑: 黄金露]

推荐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