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6第五届全国社区网络春晚 >> 媒体聚焦
[凤凰网]2016全国社区网络春晚在汉录制 2月8日播出
凤凰网 2016-01-19 16:07
1月18日,“小康梦想幸福家园”2016全国社区网络春晚在湖北广播电视台彩排录制,来自全国20多个城市的500名社区草根“民星”齐聚一堂,进行紧张的彩排和录制工作。参加彩排录制的共有19个节目、33个社区,其中武汉市有10个社区;歌曲、舞蹈、小品、民歌联唱、曲艺等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表演令观众大饱眼福。
2016全国社区网络春晚自2015年11月节目征集启动后,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2万多个社区积极响应。纷纷报送节目参评,截至目前收到了13000多个节目视频,社区幸福故事15000多篇,最美全家福13000多张,社区举办专场500多场。演员、取材多来自社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地方特色浓郁。
本届全国社区网络春晚现场录制后,将于2016年大年初一(2月8日)湖北卫视播出,届时将开通网络、电视、手机三大播放平台,中国文明网联盟、中国社区网、中国志愿服务网近500多家网媒,爱社区APP以及湖北卫视等30多家电视台联合播出。
百步亭小品《老汉相亲》 相亲婆婆个个有绝活儿
在全国社区网络春晚首批入围节目录制现场,武汉市百步亭社区居民自创小品《老汉相亲》诙谐幽默,真实感人,颇具人气。
《老汉相亲》喜剧小品,讲述来百步亭社区相亲的张爹爹被误认成“春晚”导演后,社区婆婆们争相展示才艺的故事,反映社区好人好事。舞蹈、时装模特表演、太极剑、湖北渔鼓等诸多元素融入小品,演员均为社区志愿者本色出演。剧本创作人王子表示,由社区人演绎社区事,才能更好展示社区文化,体现社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养、老有所安”。
社区舞蹈队队长李玲玲是《老汉相亲》演员之一,也全国社区网络春晚“常客”,从首届春晚起,李玲玲便担任编舞排舞志愿者,五届春晚一次也没落下。今年作为小品主角上台表演,李玲玲是头一回。她每天早上9点,便组织演员加紧排练,常常排到晚上10点。高强度练习让李玲玲咽炎发作,不得不每天结束排练后去医院挂吊瓶。在李玲玲心中,生病从来不是放弃排练的借口,“第一次排小品上社区网络春晚,我们必须以最好的状态面对观众”,李玲玲说。
健身操伴舞少儿京剧《花样年华》 老少欢乐共享社区网络春晚
一场由少儿京剧与全民健身操组成的节目《花样年华》老少搭配,“串烧”表演。
京剧选段《卖水》《智取威虎山》,由武汉市汉阳区琴断口街墨北社区联合北京市密云区青少年宫志愿者出品,明快的节奏,活泼的曲调,孩子们声音稚嫩,演得有板有眼,一招一式有模有样。
4类全民健身操轮番上阵:宗关街发展社区柔力球表演圆灵轻活、闪展腾挪;关东街当代国际花园社区流星球十分精彩,68岁的领队唐师傅最年长,练习流星球2年,舞台上,他们的流星球游刃有余,极具运动性和观赏性;青山区六街坊社区木兰艺术团的木兰功夫扇,将功夫与扇子舞结合,柔美刚劲,扇子“收”与“合”拿捏的恰到好处;江大园社区的杨式太极拳,飘逸潇洒、整齐划一。
京剧说唱与健身操配合默契,令人耳目一新。编导付萍萍说:“老年人还有这么多的活动不仅只是广场舞,《花样年华》就是要向全国观众展示当代社区老年人的风采。”
湖北武汉33个娃合唱团苦练一年“业余”赛“专业”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芬芳午夜满枝桠,又香又白人人夸,让我来将你摘下,送给别人家……”筑梦童声天使合唱团武汉市粮道街东龙社区,每周六上午,都会有孩子们温婉悦耳的歌声传出。他们正在备战网络春晚。
合唱团共有33人,他们是从400多名农民工子女中精挑出的。来自全国各地的33个农民工子女,聚在了一起,汇成了一个大家庭。
一年多来,训练雷打不动。9岁的周家琪,是团里“老将”,家住得较远,每逢排练6:30起床,从未迟到。课程结束,她在放学的路上或家里练习发声。“我很珍惜学校、社区给我们免费培训,这能够让我接触并学习到很多以前我没有接触的知识。”为保护嗓子,合唱团孩子养成了不乱吃零食,少吃酸甜辣的习惯。
近一年的训练,从站姿到呼吸,到后来的高低音与和声练习,孩子们认真学校,反复练习。
夫妻搭档上台秀绝活展示东北文化
“正月里来是新年啊,大年初一头一天”,伴着东北二人转的喜庆音乐,两位演员在舞台上转着手绢跳起舞来,这是吉林省昌邑区鑫基业社区的《小拜年》。
表演者刘海洋和陈阳阳二人转经验10多年,是当地“明星夫妻”,他们在艺校接受专业培训,在家相互切磋。前滚翻、后空翻,什么动作他们都能稳稳当当,手中的手绢像黏在手上一般,“我可以转手绢一小时都不撒手”刘海洋很自豪“借助社区网络春晚,可以让更多人了解东北二人转文化”。
广东经典粤语歌带来浓浓年味“祝福你”
“祝福你,在每一天里永远多姿多彩,心坎中,聚满百般好,长存百般美……”舞台上,一首广东经典粤语歌曲《祝福你》欢乐开唱,浓浓年味扑面而来。
歌手冯浩然在广东省中山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工作,为在舞台上的完美表现,他白天上班,晚上回家反复练习。“虽然这首歌我听了七八年,歌词早已烂熟于心,但舞台上的经验还是不足。”冯浩然坦言,这次来武汉录制,编导们对他唱歌时的表情、走位进行了专业指导。
冯浩然说:“我在网上看到过相关报道,觉得它是一档特别接地气的社区春晚,也是一个对百姓开放的平台,以后有机会一定还会参加。”
民族歌舞尽显“最炫风” 奏响民族“同心曲”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只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新疆、西藏、宁夏、吉林等少数民族演员齐聚一堂,丰富多彩的民族歌舞尽情展示各自原生态文化。
维吾尔族:“吐鲁番木卡姆”再现新疆古老艺术
新疆维吾尔族歌舞《吐鲁番乌夏克木卡姆》阵容强大、风格热情奔放、节奏欢快热烈、舞蹈动人心魄,完美展示了木卡姆古老艺术的非凡魅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地区鄯善楼兰歌舞剧团团长都力昆说,《吐鲁番乌夏克木卡姆》在音乐编排方面充分尊重原生态的演奏演唱方法,采用民族乐器与民间唱法相结合的形式,服装采用古朴典雅服饰,舞美设计也追求原生态意境。
“维吾尔木卡姆”是流传于新疆的古老艺术,“吐鲁番木卡姆”是其中一种。新疆鄯善县是吐鲁番木卡姆的发源地,有“琴弦上的家园”的美称。近年来,鲁克沁镇积极发展木卡姆艺术,让这门古老的艺术焕发出新的生机。
藏族:古老“卓舞”跳出时代新节奏
生活在中国西南雪域高原上的藏族群众个个能歌善舞,有很多表演形式是经过世代传承的古老艺术,“卓舞”是其中之一。藏族同胞带来的《藏族卓舞》风格独特,完美展示了藏族舞蹈的独特魅力。
与以往跳“卓舞”的都是中年大汉不同,这支《藏族卓舞》选用了10个90后年轻小伙,在跳卓舞时,他们时而拉手或搭肩,时而轮流伴唱共舞,摆手、转胯、蹲步和转身等舞姿钪锵有力,节奏层层递进,令人激情澎湃。
“卓舞”在藏语中被称为“腰鼓舞”。“卓”意为吉祥,一般在重大节庆活动中开场、谢幕时表演。作为藏族传统舞蹈文化中一门比较特殊的艺术,也是现存世界各民族传统舞蹈文化中最为古老的项目之一,“卓舞”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朝鲜族:非遗瑰宝“象帽舞”惊艳全场
时而跳跃旋转炫技甩帽,时而突转跳起时尚动感街舞,在各种高难度的动作面前,他们笑容甜美迷人,舞姿活泼优雅,节奏欢快舒畅。欢快的舞蹈氛围也引得阵阵鼓掌喝彩,这就是朝鲜族同胞带来的象帽舞《丰收乐》。
一名舞蹈演员告诉记者,这是他们第一次参加全国社区网络春晚,他们特意带来了在当地富有代表性的舞蹈——《丰收乐》,在这支舞中男士跳的是象帽舞,女士跳的是长鼓舞,男女配合舞姿活泼优雅,节奏欢快舒畅,能充分反映朝鲜族人民在劳动、生活中的喜悦之情和活泼大方的民族气质。
象帽舞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汪清县一带广为流传,深受朝鲜族居民喜爱。每逢节日、庆典等特殊日子,人们就跳起欢快的舞蹈,摇动色彩缤纷的象帽。2006年,朝鲜族象帽舞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是东北三省唯一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
回族:《盖茶飘香》舞出民族风情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文化馆带来的《盖茶飘香》一出场就惊艳了全场观众。16位妙龄女子推着半径近两米的超大“茶船子”,在舞台上变换着各种造型,一会将“茶船子”举过头顶,一会又跳上“茶船子”翩翩起舞,花样繁多,将回族少女亦柔亦刚的舞姿及精致巧妙的舞蹈编排表现得淋漓尽致。
吴忠市文化馆馆长吴灵说,这次参加全国社区网络春晚,由于舞蹈道具的特殊性,不能搭乘公共交通工具,他们就专门租了一辆车过来,在路上行驶了19个小时才到。
《盖茶飘香》编舞极为巧妙,吴灵说,以往舞蹈都是以人为主、道具为辅,这次他们独辟蹊径,把道具放大,把人变小,让演员成为了盖碗里的茶叶,甚至是盖碗上的青花瓷。
《盖茶飘香》与宁夏回民爱喝的“盖碗茶”一脉相承。“盖碗茶”又称“团子茶”,是回族特色茶品,它包括茶盖、茶碗、茶船子三部分,故称盖碗或三炮台《盖茶飘香》通过生动形象的舞蹈语言和艺术表现手法,将回族人民喝“盖碗茶”的风俗上升成为一种艺术,展现了回族历史文化、宁夏地域特征和风土人情,堪称是一张极具宁夏地方文化特色的“流动名片”。
汉族:“东方芭蕾”花鼓灯舞展现汉族舞蹈魅力
花鼓灯舞蹈是汉民族具有代表性和震撼力的民间舞蹈之一。花鼓灯舞蹈《兰花嫂》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最丰富的艺术语言,登上了全国社区网络春晚舞台,成为了民族歌舞串烧的经典内容。
在《兰花嫂》舞蹈中,艳丽的服饰色彩和颤抖、颤颠、三道弯的舞蹈动作,传递了丰收后的喜悦和欢庆。参演《兰花嫂》的来自南京悦舞文化传媒的16位演员,年龄从60岁到20岁不等。负责人岳颖是花鼓灯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年轻的传承人,不仅对这群非专业的演员进行了刻苦训练,更反串女角亲自参演。
花鼓灯是传播于淮河流域的一种以舞蹈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艺术形式,是一种比较完整系统的汉族民间艺术形式,2006年,花鼓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通讯员 李姗 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