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以来,社区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幸福感不断增强,社区百姓对美好生活有着强烈的展示愿望,“小康梦想 幸福家园”2016全国社区网络春晚面向全国社区征集幸福故事,用质朴的语言、画面,晒出“十二五”发展成果,展望“十三五”小康梦想。
首页 >> 2016第五届全国社区网络春晚 >> 幸福故事汇
包伯英:八旬老人16年书写大爱
中国社区网 2015-12-09 12:19
50年前的一堂党课让她确定了人生的目标,要成为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在半个世纪的风雨中,她心里始终装着别人,帮助别人,把助人为乐视为自己应尽的义务--在爱人瘫痪需要照顾的情况下,志愿照顾年逾八旬的独居老人16年并为其养老送终;组织“夕阳红”为老服务队服13年来,风里来雨里去雷打不动为70多位老人提供免费护理;创办阳光读书读报组14个春秋,给居民送去文化,照亮他们的心灵之窗……她是新成路街道有名的“葛家嫂嫂”、八旬老人包伯英。
克服家庭困难 照顾独居老人16年感动邻里
包伯英一家是从嘉定镇街道迁入新成路街道迎园社区十一坊小区的,她的丈夫姓葛,邻居都亲切地叫她“葛家嫂嫂”。
葛家邻居是一位年逾八旬的独居老人陈瑞珍。包伯英平时以“陈阿姨”长辈称呼,俩人亲密无间。陈阿姨患有严重白内障疾病,双眼几乎失明,初到新的生活环境,一时难以适应。包伯英总是主动上门,帮她上街买菜,替她代缴水电煤气费……一转眼,3年过去了。陈阿姨的眼睛突然失明,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包伯英急得四处打听,好不容易给陈阿姨物色了一个中年妇女保姆,可是这位保姆在她家只干了一个月就辞职了,原因是陈阿姨给的钱太少了。
“葛家嫂嫂,往后日子我可怎么过呀?”陈阿姨着急了。“不急,不急,还有我呢。”包伯英让陈阿姨吃下一颗“定心丸”后,认真想了好久好久,感到这孤寡老人只有自己来护理了。
这可不是一件替陈阿姨买买油盐酱醋的小事。原来,包伯英丈夫中风瘫痪多年,彼时小儿子在家等待医院通知做手术……熟知葛家嫂嫂家里困难的邻居手心里都出汗了。
这天,葛家嫂嫂安顿好陈阿姨后,回到家里,把小儿子叫到父亲床前,将自己的打算告诉他们。小儿子望着母亲期待的目光说:"陈阿姨双目失明,又是孤独一人,我们应该帮助她。"老伴则关切地问她:"你去护理陈阿姨我没有意见,但你要考虑考虑,现在既要照顾我和儿子,又要照顾陈阿姨,吃得消吗?"包伯英得到家人支持后,心里有多么激动。虽然窗外寒风袭人,但包伯英感到家里却是热乎乎的。从此,包伯英与陈阿姨早晚形影不离,一日三餐都在一起吃。
陈阿姨85岁那年,终因年迈体弱,卧床不起。包伯英便把一日三餐端到陈阿姨床前。她请人在自家安装一只电铃,把开关系在陈阿姨床前,做到铃声一响就到。每当陈阿姨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时,包伯英总是不顾难闻臭气,及时帮她擦洗身体,处理床铺,换上干净衣裤。2004年10月的一天深夜,陈阿姨因突发性便血,血小板骤然锐减,危及生命。包伯英立即叫来儿子、儿媳与她一起把陈阿姨送去医院抢救。在陈阿姨住院期间,白天她守候,晚上由儿媳陪,直至陈阿姨病愈出院。
2010年10月15日,陈阿姨终于与她日夜相伴的邻居包伯英分别,享年98岁。一个长期双目失明,生活不能自理的孤寡老人能活到98岁,不是一个奇迹吗?这个奇迹,包伯英为之付出了整整16年的辛苦!
带领"夕阳红"为老服务队 15年服务70位老人
包伯英助人为乐并不是头一回。如今已是八旬老人的她,神采非凡,最常说的一句话是"人活着就是为了追求。"她说自己在60年前便立下志向。
1952年,风华正茂的包伯英进入街道工作。这天白天她上完第一堂党课,老师一句:"共产党员是由特殊材料铸成"的话深深地印在心里。晚上,她怎么也睡不着,想了又想,于是提笔给党组织写了一份申请入党报告。在她看来,写了入党报告,就要以党员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了。然而岁月无情,运动一个接着一个,对于她这样一个有海外关系的青年要想实现自己的追求,难上加难。1976年,包伯英从贵州退休回到嘉定,继续在用她的默默行动,争取入党。
1998年,包伯英与梁医生第一次进街道敬老院为老人洗头、理发、量血压。临走时,敬老院院长用期盼的眼光看着她:"你会常来吗?""会的!"包伯英爽朗地答应了院长。翌年3月,由23名志愿者参加的迎园社区"夕阳红"为老服务队诞生了,姐妹们推选包伯英当队长。打这以后,不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每月15、30日两天,包伯英和志愿者就会出现在敬老院,这一做就是13年。
包伯英为民做的都是别人习以为常的小事。然而,包伯英为民做好事背后的艰辛却鲜为人知。有一次,她从敬老院回家,推开房门看到跌倒在地瘫痪的爱人,一股辛酸泪水顿时夺眶而出:"对不起你,老葛!"令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爱人非但没有一句责怪的话,反而鼓励她:"阿英,是我不小心,没事,不要为我担心,继续做你的事。"包伯英紧紧抱着爱人,很久,很久。她为有这样一位伴侣而自豪。
包伯英没有被家庭困难压倒,也许就是年轻时崇拜名师那句话"共产党员是由特殊材料铸成的"在起作用吧!她的身影依然出现在街道敬老院里。这股精神力量,感染了"夕阳红"姐妹们。15年来,他们跟着包伯英风里来,雨里去,为敬老院70多位老人义务理发上万次。
2003年6月,"夕阳红"队长包伯英经过半个世纪执着追求,终于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那年已经71岁。
创办阳光读书读报组 文化洗礼居民心灵
在包伯英看来,替别人理一次发,拔一次火罐,洗一次脚固然能让别人感到愉悦,但不如给居民送去文化,照亮他们的心灵之窗,使更多人懂得人生价值,都乐于做默默无闻的、习以为常的事,社区自然就会形成文明风尚。
在助人的同时,包伯英创办了阳光读书读报组。小组从14年前成立时8人发展到50多人。他们每周集中学习一次,风雨无阻,唱革命歌曲,读书报杂志文章,交流心得,议国事,谈家常,每次学习都有一点收获。
社会上形形色色骗子很多,居民一不小心就会上当受骗。包伯英就从报上选来《谨防马路骗子》文章和大家一起学习。学员朱阿姨学习这篇文章后,联系自己上当受骗的教训,告诫大家走在马路上要提高警惕,切莫贪小失大,使大家受益匪浅。
为了丰富学员知识面,包伯英经常请街道讲师团到读书读报组作党的辉煌成就报告,开阔学员眼界。
包伯英现在还想为居民做些什么?我们不得而知,这是一个没有结尾的凡人故事,却感动我们许久许久。(于沛华 吴晶 卢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