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以来,社区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幸福感不断增强,社区百姓对美好生活有着强烈的展示愿望,“小康梦想 幸福家园”2016全国社区网络春晚面向全国社区征集幸福故事,用质朴的语言、画面,晒出“十二五”发展成果,展望“十三五”小康梦想。
首页 >> 2016第五届全国社区网络春晚 >> 幸福故事汇
秦宗灜:93岁老兵倾囊帮扶寒门子弟
中国社区网 2015-12-09 12:08
秦宗灜,1922年2月生,中共党员,无锡市惠山区洛社镇钱巷社区居民。
秦宗灜1945年3月投身地下革命事业。抗战胜利后,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1950年5月,解放舟山群岛战役胜利号角吹响,效力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一部的秦宗灜,被中央编排调回无锡部队服役,1951年9月,经部队批准转业至无锡市东门亭子桥小学,从事学校后勤保卫工作,1962年分配至徐州师范学院,任学校总务科副科长。1951年至1980年曾先后获得苏南军区四等功、江苏省中等学校优秀教师、徐州市劳动模范等荣誉。
1983年,秦宗灜退伍返乡,有着军人本质的他毅然扛起锄头,带着同村的壮丁垦荒辟地,一人开垦出了百亩良地,起早贪黑的种起了山芋、油菜、黄豆等农作物。1984年,无锡县洛社敬老院建成,他每天定时装好3车菜免费送至敬老院,他种的山芋最受老人的欢迎,这一干就是5年。同年,秦宗灜开始捐助社会上的困难学生及困难家庭,在册记载捐助帮扶10名贫困学生及3户困难家庭,1所希望小学,总计约8万余元。
劳模精神百炼成钢
秦宗灜的功劳证上写着:“对工作吃苦耐劳;产组生产遇苦不怕;思想稳定一贯安心,没有鬼话。”在舟山战役时期,秦宗灜是作为后勤支援人员出现在战场上的,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勤补给配合也是战争胜利的重要保障,与战斗人员一样,是时刻要面对危险的。
经历过枪林弹雨、忍饥挨饿的日子,战争让老人炼就了铁一般的意志。老人的儿子说:“无论在部队还是学校,父亲始终秉持着刚正不阿,吃苦耐劳的军人精神。虽然去了徐州师范学院做了领导,但父亲依旧天天干着炊事班的活,做勤杂工的事,班组里的小辈最喜欢听父亲讲战场上的故事,父亲也常借此教育他们。”秦宗灜曾对着学生训斥:“浪费可耻,可知一滴汗一粒米!”
俗话说家书抵万金,老人虽远在异地却不忘对子女的谆谆教诲,常抽空写家书寄回家中,“父亲总是在信中不断地鼓励我们,让我们参军,参军!中华儿女誓要保家卫国!”18岁那年,家中排行老三的儿子遵守对父亲的诺言,毅然加入了国防事业。忠肝义胆最与老人匹配。
乐善好施不忘本色
1983年,在徐州师范学院工作21年的秦宗灜选择了重回故土,时年61岁。回到洛社,看到村中的百亩荒地,老人没有一丝犹豫,喊着家中的子女,组织村里的年轻劳力,不分白昼耕作在黄土地里。
“小时候,经常看见他拿着锄头在地里耕作,成片的油菜、山芋藤是我记忆中最深刻的画面。”现任钱巷社区副书记的沈琦说道。秦宗灜一人承包了村里的6亩田地,虽然年过六旬,但依旧像个小伙子般干劲十足。1984年,洛社敬老院落成,那时敬老院建立在人民南路段,离钱巷村不远,秦宗灜得知后,当即拉了一车青菜送至敬老院,看着食堂里稀稀落落的蔬菜及粮食,秦宗灜二话不说拉起板车回到家里,连着拉去了2大车的山芋及蔬菜。“当时家中有7、8口人,父亲几乎把家里一个月的口粮都拉去了敬老院,我们也不好说什么,往后的日子里就觉得父亲干活比以前更拼命了。”老人的女儿说到。
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不论严冬还是酷暑,秦宗灜每天都会在鸡叫天亮前装好一板车的蔬菜,一分不差的拉到敬老院。后来敬老院受政府管理资助,配套设施越见齐全,秦宗灜才渐渐放慢了脚步,但每周依旧坚持送一车蔬菜给敬老院,细算这样的生活老人坚持了5年之久。
慷慨解囊义薄云天
秦宗灜虽然有6亩的田地,留给自己吃的粮食却少之又少,一边送与敬老院,一边又挑着担子送往集市叫卖。当时秦宗灜退休工资约200元一个月,但他依旧保持着部队的生活作风,节衣缩食、省吃俭用,除去日常开支,老人把工资和卖菜所得收入全部用于资助全国各地的贫困学生。
1985年某个深秋,听说贵州某地要建小学但缺资金,他连夜挖光地里的山芋贱卖给商贩,紧攥手中的钱冒着寒气蹲守在办事大门,“当时,那些钱里大半都是父亲的积蓄,为了凑齐整数就把地里能卖的就卖了,后来的半个月全家都基本没沾上半点荤腥。”老人的儿子回忆。再后来,洛社镇建立了退休老干部支部,老人进行的捐助活动更为频繁,据档案记载,受秦宗灜老人捐助的学生已达10余人,遍布安徽、四川、湖南等地。1996年,四川籍贫困生小张书写了一封感谢信寄于老人,信中提到,在秦宗灜老人多年的无私帮助下,顺利完成学业并以优异成绩考上了上海名牌大学。
2000年,同村贫困生找到秦宗灜,哭诉了家庭状况,在听闻小沈的遭遇之后,老人当即将300元塞到了小沈手中,他表示愿意一直捐助到小沈从学校毕业踏入社会为止。在此期间,秦宗灜还捐助了同村的另一名贫困生和红明村一户困难家庭及洛社初中一名品质兼优的特困生,而更多的时候,老人做好事是不愿留名。
中国好人秦肇荣曾在道德讲堂宣讲活动中发言致辞:“秦宗灜是我最敬佩的军人,他一生勤劳质朴,爱党敬业。他是中国农民的典范,是时代的楷模,无愧于中国共产党!”一双穿底的解放牌球鞋,一件洗的发黄的衬衫及一顶早已褪色的军帽是秦宗灜老人最珍爱的心头之宝。“他从来不舍得为自己添新物件,别人捐5块,他总是比别人多捐1倍甚至10倍,早些年常看见他坐着轮椅拿着放大镜看党报。”青葱少年转眼已是满头银丝老人,时光易逝,万幸老人的那份真情未被尘封,也将鲜活地烙印在我们的心中。